回顾乒乓球器材演进史,不难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孕育了新的器材英雄。
在有机胶水时期,纯木五层底板独领风骚,无论是直板选手王皓、马琳,还是横板选手王励勤,均以纯木五夹底板雄踞乒坛。
彼时,纤维板并未受到太多青睐。
步入无机胶水时代,胶皮失去有机胶水的支持,弹性大不如前,为保持出球速度,底板硬度和弹性需求相应提升。
无机胶水改革催生了诸如张继科手中的Vis,尽管有人认为他凭一己之力将Vis推向巅峰,但客观上,如果没有无机胶水改革,Vis可能也无法脱颖而出。
紧随其后的新塑料球改革,更是让纤维板一举跃升为主流,步入40+塑料球时代,无论是史上最快速大满贯得主张继科,最多大满贯纪录保持者马龙,还是欧洲乒坛常青树波尔、重炮手奥恰洛夫,乃至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樊振东和陈梦,他们手中握着的都是纤维板,区别仅在于内置或外置的不同。
如今,在40+塑料球时代,纤维板的重要性已无人质疑,从曾经全员纯木的时代跨越至顶尖选手几乎全员纤维板的时代,这一变迁意义重大。
展望未来,Salc即将问世,不禁让人疑问:Vis是否会因此过时?外置Alc是否会渐渐淡出主流纤维板阵容?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界定Vis是硬板还是软板。
首先从直观的角度来看,若采用双面涩性套胶配置,Vis与外置Alc系列确实在硬度上显得偏软,相较于Zlc和Szlc,Vis的硬度较低。
以波尔弃用波尔Alc为例,这也暗示了某种趋势。
波尔使用的选手注版本底板硬度高于市场版,即便如此,他也认为波尔Alc在硬度和力量上有所不足,进而改用普碳底板(至少手柄部分采用了普碳设计)。
我个人也曾长期使用波尔Alc配合双面涩套,初期感觉良好,手感干脆利落,速度较快。
但随着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和基本功的强化训练,我发现波尔Alc搭配双面涩套显得偏软,除速度尚可外,难以提升击球质量,上限偏低。
并且,由于波尔Alc整体硬度不足,配合硬度较高的R53涩套时,整体感觉较为闷滞。
改用超级林昀儒或超级林高远底板后,无论在硬脆的手感,还是对套胶的支撑力上,波尔Alc均明显落后。
此外,波尔Alc在双面涩套配置下,手感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震颤,这也是底板偏软的标志。
实际上,Vis配合双面涩套的手感与波尔Alc颇为相似,尽管Vis的底劲略胜一筹,但仍属Alc级别。
因此,对于使用双面涩套的球友而言,Salc的出现极为必要,无论是Vis还是其他外置Alc系列,都显得偏软。
至于Vis究竟是硬板还是软板,这取决于配胶的选择。
若配置双面涩套,Vis无疑属于软板范畴。
而在与狂飚套胶搭配时,评价可能因人而异。
若你无法完全打透狂飚搭配的Vis,那么对你而言,它就是硬板,其中,配置蓝海绵的Vis相较橙海绵更难打透。
如果你不能充分打透Vis,那么你会感觉它是硬板,但值得注意的是,Vis配合狂飚的弹性并非特别突出,特别是在使用蓝海绵时,不发力或未打透的情况下,出球较为迟钝(这主要与市场版蓝海绵弹性不足有关,若使用特制狂飚,Vis在中小力量下的出球则不会显得肉)。
可见,对于无法打透狂飚搭配Vis的选手来说,尽管会觉得Vis偏硬,但其搭配狂飚时的弹速并不突出,呈现出稳定扎实的特点。
相反,如果你能充分打透Vis配狂飚,就不会觉得它是硬板,反而可能认为其在中小力量下出球速度略显缓慢。
随着Salc的到来,对于具备扎实基本功的选手来说,其地位必将对Vis构成挑战。
毕竟Vis诞生于有机胶水时代,历经无机胶水、新材料球,再到如今的ABS 40+塑料球,正所谓时势造英雄,Salc的面世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Vis的经典地位。
但由于Salc的使用门槛可能略高,预计它将成为高端玩家的首选。
无论如何,新品上市总会引发一阵热潮,那么Salc是否会比Vis更受追捧,我们将拭目以待。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