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英雄内战》最精彩的段落,是预告中看起来有点蠢的机场大战,双方英雄二字排开、奔向彼此厮杀,走台步的意味浓厚,更像漫画框格的构图——但现实中,谁真的这样打架啊?好在正片里,故事合理化了这条动线,接下来的大乱斗,众人点、线、面的互动也算符合逻辑。
更重要的是,本片太知道粉丝已经看腻什麽,整场戏的亮点都在三个新英雄的身手/能力/特效上。
所以才说,一开始就要爆雷了:蜘蛛人在机场大厅的穿梭,蚁人的意外「巨大化」绝招,加上黑豹的武打美感,都让人大呼过瘾。
绯红女巫的魔法也很炫,猎鹰的飞行更是华丽——MARVEL 心知肚明,光是为了这些创意,许多粉丝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戏院重看。
我还注意到另一件事。
两派英雄在这内哄,花招百出没错,但似乎都没有尽全力。
没有把对方「往死里打」,让我边看边想起《蝙蝠侠对超人》,那两人泄愤似的打斗,才真的是拳拳到肉,看得人好惨好痛。
而说到这,我又得承认这篇文章不好写了,毕竟一个月前,我才刚为《蝙蝠侠对超人》那麽努力地辩护,我真的觉得它瑕不掩瑜,真的看见用心和用力,只是全部兜起来却显得「凑合」。
如今《英雄内战》看完的流畅和神清气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于是看完当下,我写下了:「剧本够专心,逻辑没问题,人物的冲突具说服力,三个新英雄的身手特效更是亮点。
罗素兄弟不但证明他们是 MARVEL 世界最会拍动作戏的导演,更完成了超高难度任务:把一部大乱斗电影拍得清晰有力。
本片的评价将会一面倒,而我心服口服。
」那当下我真的完全服气,没话说。
然後一周过去了。
现在回想,不免觉得:我会不会被娱乐的爽度冲昏头,而少了点冷静?上面的评论我无意收回,因为它确实够亮、够顺、够认真。
但我真正的疑问是:在其核心,《英雄内战》究竟讨论了什麽?「英雄该不该被约束?行侠仗义该基於某种准则、或甚至被批准才行动吗?还是该反过来,完全按照自身意志?」如此似曾相识到近乎汗颜,MARVEL 在 DC 的一个月後,再次碰触这大哉问。
《蝙蝠侠对超人》的结论是:英雄不是当代的政治能解读的,故事最後的布鲁斯,比较像是「因为我相信你是好人了」而放下怒气,这说实话真的好偷懒。
来到《英雄内战》,【苏科维亚协定】的争议更细节了:所谓监管团体,是只负责批准?还是也能指使英雄去做什麽?如果资讯的揭露和判断都要经过它,是否就可能被操弄?如果签署了,复仇者联盟还剩下多少程度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反问:不然,难道可以存在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武装团体吗?队长说一旦签了,就是放弃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机会,把责任往外推,这麽说或许没错,但就算不被「监管」,这样的组织该怎麽跟社会对话?如何共存?这麽多都是应该谈、值得谈的问题,结果真的要好好谈的时候,突然又一声「碰!」——众所皆知,《英雄内战》的构想来自漫画正史十年前的大事件《内战》(Civil War)。
然电影只取材了一些小地方,譬如事件导火线都是因为新英雄的经验不足误伤民众(当然漫画的情境夸张多了),而东尼的立场都是被一位受难者的母亲激发的;譬如东尼为彼得设计了蜘蛛装,而蜘蛛人都曾抢走队长的盾牌;譬如到最後,队长都把东尼的头盔打掉,只差一步就要下重手??但除了这些细节,在整体概念上,两者还是很不一样。
漫画里,钢铁人阵营为了强行推动注册,把所有不登记的英雄都划为法外之徒(对比电影里队长是「帮助逃犯」而犯法),惊奇先生甚至造出一个复制版的索尔(是的,惊奇四超人全部参战),结果电死了一个黑人英雄「歌利亚」(这麽说来,电影让接近半神的幻视误伤战争机器,说不定是个小致敬),造成了好几个看不下去的英雄倒戈。
这些天马行空,打得失去理性的安排,来到电影一定站不住脚,而编剧显然也心知肚明,所以更用心地改编。
《英雄内战》开场没多久,大家在会议室你一言我一语的辩论,真的让我眼睛一亮,立场不同但各自言之有理,之後再来到维也纳,联合国正准备要签协定的时候,突然那声「碰!」——怎麽又是炸弹爆炸了啦!我心想天啊,《蝙蝠侠对超人》的 déjà vu!双方根本一样偷懒!接着由此延伸,黑豹的杀父之仇,队长的兄弟情义,乃至後段齐莫(Zimo)的动机,还有东尼父母的谜底-??,《英雄内战》终究没要讨论英雄怎麽约束,而是仇恨如何面对、和「力有未殆」的时候如何面对自己?末尾那场三人乱斗,已经无关协定,而是一方在泄愤、另一方在自我防卫。
东尼气到失去理智了(但可以想像),队长把他打倒在地,胜负符合民心/观众心(?),但背後的逻辑依旧是:谁的拳头大谁赢。
机场大战後,让东尼改变心意的是看好友内哄,伤的伤被关的被关,虽然我勉强觉得这是在呼应漫画最後、队长发现自己变成民众眼中的威胁而选择投降,但这是我的过度解读吧?一切看似更细腻的讨论终究只是「讨论」,没有答案,不论 DC 或 MARVEL 都让我失望了。
提不出新思考,或者,这本来就无法有答案那带给《英雄内战》97% 好评的到底是什么?是场面和趣味性。
从一开始在奈及利亚,猎鹰派出他的小鸟追踪,那场戏彷佛谍报片的分工,第一次在复仇者系列出现这样的趣味,真让我惊喜。
镜头的运镜如国外的影评形容「有 Bourne 味道」,让我相信罗素兄弟真的有动作片天份。
再说那个段落里,女巫把毒气吸出大楼的特效也很惊人。
女巫的心路是亮点,她选边站不是因为对错,而是自己的处境(被害怕)和不想被控制、被限制。
黑寡妇的为难也很精彩,黑豹的大气更是不错,让他的初登场十分有力。
再说蜘蛛人,这个版本的青少年天真废话,抢足了戏,两次被呛「打斗的时候不要这麽多话」真的笑爆全场。
他和东尼之间隐隐约约的父子投射,对比东尼自己的父亲情结,亦是好安排。
说到底,《英雄内战》的剧本流畅而且匀称,即使深度可以再加强,但处理十多个角色能亮度平均,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连队长的女伴探员都好抢戏,这还有什麽好挑剔的?齐莫的反派故事,初看觉得被写小了,实际想想这样的「收」,才是最棒的安排。
跟《蝙蝠侠对超人》最後的毁灭日(Doomsday)一比,高下立判。
1991 年的谜底彷佛回马枪,揭晓那一刻真让我佩服。
关於创伤与真相,队长说的「我们不可能拯救所有人」,说起来容易,当东尼自己变成那承受者,才知道多难。
说到这我还要说:这应该是小劳勃道尼演得最好的一次吧?他的四千万美金片酬,也算值得了。
接下来三年,我们还会看到九部 MARVEL 电影世界观的作品。
一段时日後回首,《英雄内战》应该会类似《复仇者联盟》,缤纷而称职,扮演好阶段性任务,但是否为系列开创了新局?或真的留下什麽重量和影响?就很难说了。
无论如何,这两个半小时真过瘾,也带来一点新能量,至于观众什么时候会腻?我们只能(忍不住)继续看下去了。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