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2008年7月30日发布,2009年3月1日实施。本标准代替GB/T 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 1672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本标准与GB/T 8484-2002和GB/T 1672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检测内容;—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删除了热阻的定义;—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装、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附录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E);—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F)。
你好,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保温性能。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电暖气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
本标准2008年7月30日发布,2009年3月1日实施。本标准代替GB/T 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 1672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本标准与GB/T 8484-2002和GB/T 16729-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检测内容;—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删除了热阻的定义;—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装、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附录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E);—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供参考〔参见附录F)。
分级1 外窗保温性能⒈1外窗保温性能按外窗传热系数K值分为10级。⒈2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如下:外窗保温性能分级1 级 分级指标值K≥5.02级 分级指标值5.0〉K≥4.03级 分级指标值4.0〉K≥3.54级 分级指标值3.5〉K≥3.05级 分级指标值3.0〉K≥2.56级 分级指标值2.5〉K≥2.07级 分级指标值2.0〉K≥1.68级 分级指标值1.6〉K≥1.39级 分级指标值1.3〉K≥1.110级 分级指标值K
JGJ/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GB/T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