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童年没有在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度过一个悠闲下午呢?在电商冲击下,实体书店虽然没有被完全取代,但如今的它们似乎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图书销售场所”,而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独特载体。
到了2024年,还会有人走进书店吗?时至今日,书店里有了什么变化,书店里除了卖书,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要追溯这种变化的起点,我们或许可以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5月18日,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正式开业。
大厦占地1.6万平方米,陈列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超过10万种,还提供阅览室、音像区、儿童知识乐园、咖啡厅和快餐厅等多元化服务,迅速成为当时书店行业的风向标。
自此,多业态经营的图书大厦逐渐成为业界的趋势。
199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头版过去,书店的日常场景除了人们安静的看书,最多也就是举办个签售会、读书会,一切似乎都围绕着书展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书店的功能与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北京的实体书店正通过“书店+”模式,以书籍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体验。
书店不仅承载人们“向内求”的需求,它们还超越了书籍本身,外延成为文化交流、思想碰撞和社交互动的场所,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多元需求。
关于“书店+”的趋势,或许存在不同声音,但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书店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正是其独特魅力的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