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干区“就是“方便”的地方,”湿区“就是”沐浴“的地方。在同一个卫生间内,普通家庭所要实现的功能通常包括方便、洗漱、淋浴、浣洗拖把,甚至洗衣服等。除“方便”外,其他活动几乎都可能使水花四溅,而洗浴完毕后,更会在卫生间墙上、地下留下水渍以及浓浓的一层水气。如此一来,不仅易使人滑倒,而且还需经常擦抹打扫以避免因潮湿而滋生细菌。干湿分区的作用正在于此——合理地把“方便”和“清洗”分成两块不同的区域,使其互不干扰。
2 卫生间干湿分离怎么做
1、浴室+洗面卫生间
只把浴室分离开,从而形成浴室、厕位两个基本功能区。
2、浴室+淋浴+厕位
这种布局是小编极力推荐的,许多家庭都采用这样的布局。卫生间面积只要在4.5㎡~8㎡,就可以满足做到这样的三分布局。
3、洗澡+上厕所+洗漱+洗衣家务
在这种布局下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大概需要8㎡的面积。优点就是可以做到洗漱、上厕所、洗澡、洗衣物这几件事情同时做。这种四份式布局在日本十分流行。有人说,正是这种布局让日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台阶。
3 干湿分离卫生间三大方案对比
一、独立盥洗空间
一般户型设计,都将盥洗区域放置在卫生间中。盥洗室并不需要太私密的空间,可以通过改造空间的*,将盥洗空间独立出来。这样做实用功能较强,适合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小户型房间,避免家人早上“抢厕所”,同时,卫生间所承担功能减少,便于清洁打理。开放的盥洗区域通过手盆、镜子、置物架、绿植等家具和装饰物装饰,往往成为室内装饰的亮点。
打造方法:将盥洗空间独立,通常使用隔断方法。隔断即在保持水路原有设计的情况下,将卫生间里放置的洗手盆隔出来。为了与室内风格统一,往往采用木质纹理或白色隔断,材料可以为石膏板、仿古砖、大芯板等。隔出的盥洗区两侧往往有一定空余,可以设计一组地柜和吊柜,变身储物空间。
提醒:开放的盥洗空间要注意清洗,镜面、台面等位置的污渍很容易影响整体装饰效果,盥洗盆下方地面*使用防水材料,或者铺设小块地毯,防止水渍淤积造成污渍。
二、打通卧室与卫生间
户型设计如果不合理,在设计装修时,卫生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常见的改造*有拆墙、更改门洞、移动卫浴设施等。
打造方法:卫生间往往与卧室相邻,可以考虑将卧室与卫生间之间的墙壁打通或改造。卧室与卫生间之间使用屏风、玻璃等轻质材料,可以增大使用空间,增添装饰效果。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卫生间与卧室之间增添一个门洞,方便主人平常使用,从视觉上,卫生间和卧室的空间视野都会扩大。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卫浴与卧室之间的墙体拆掉,浴缸等设施也成为卧室装饰亮点。卫生间内的马桶、盥洗盆等卫浴设施,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
提醒:在卫生间改造之前,应首先征得物业许可。在拆改墙体时,应保证周围墙体为非承重墙。浴缸、盥洗盆不宜移动距离过长。如果卫浴设施移出卫生间,须再做防水,保证使用安全。
三、卫生间内做隔断
已经入住的居室,不需要大的户型改动,可以通过在卫生间内通过隔断干湿分区,方便有效。
打造方法:可以利用半截墙面将卫浴间分离出干爽区域,放置盥洗台或一些木质搁物架等小型浴室家具,湿区部分包括马桶和浴缸。在盥洗台前的地面也应保持干净,可以铺设吸水地毯。在地面处理上,干区往往比湿区高,使干湿区的分区更明显。在卫生间内布置隔断时,有多种隔断材料可选:例如玻璃、玻璃砖、石膏板、屏风、浴帘等等。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注意隔断材料的防潮性能。例如,合金隔断或轻体墙上的门应该采用玻璃门等防锈、防腐材料,卫生间内再造轻体墙需进行防潮。
提醒:干湿分区,除了使用隔断材料,还可以通过装饰风格区分。例如,湿区的浴缸周边通常使用瓷砖,而干区可以使用墙漆,在色调上保持一致性,但在视觉上保持独立,提醒使用者将二者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