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决策,特别是在繁华的上海,每一寸土地都显得尤为珍贵。
年轻的设计师夫妇,经过精挑细选,终于拥有了一套他们梦寐以求的41㎡小户型住宅。
尽管面积不大,但作为他们暂时的栖息之地,它承载了他们对家的无限憧憬。
这对夫妇深知家的价值,他们决定亲手打造这个空间,以简洁、实用和空间最大化为设计原则。
经过精心规划,他们成功地将这个小户型转变为一个拥有11大功能区的温馨家园,每一寸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实用性和便利性,他们还在卫生间设计了双门结构。
这一创新设计起初让一些朋友感到困惑,但完工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叹和羡慕。
这个双门设计不仅方便了日常使用,还使得整个空间更加通透和灵活。
改造方案,标准的一室一厅格局。
原先屋内的功能布局散乱,空间利用差。
入户因为户型烟道的特殊性,一入门就是厨房,但是之前的厨房过于拥挤,布局很不合理。
一开门觉得很闭塞。
在精心改造这个小户型的过程中,设计师夫妇做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
他们巧妙地将橱柜全部移动到房间的右侧,巧妙地利用了空间,使得中间区域成为一条宽敞的过道,为居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他们将左侧墙面巧妙地右移,成功扩大了卫生间的面积,使这个空间变得更加实用和舒适。
为了保持整体的极简风格,他们将原本的门改为了隐形推拉门,既节省了空间,又保证了美观和隐形效果。
在这个小户型的改造中,设计师夫妇巧妙地提升了居家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他们首先将入户门升级为带有金刚网门中门的设计,这一创新不仅保证了室内的通风,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安全性。
当门中门打开时,新鲜空气能够自然流通,而金刚网则有效防止了外界的不安全因素。
厕所改造前。
经过改造后的这个精致小户型(由两张图合成展示),巧妙地划分了空间功能,同时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性。
左侧是淋浴区,特别设计的小浴缸为居住者提供了舒适的泡澡体验。
淋浴区左侧的小浴缸与整体空间和谐相融,彰显出设计的精细与巧思。
右侧则是马桶区,尽管没有地漏,但干湿分离的设计确保了空间的整洁与干燥。
这样的布局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避免了潮湿带来的不便。
然后是干区的洗手台,左边还装了木纹的收纳柜。
墙面涂刷复古绿的防水涂料,超级耐看。
这样一来三个空间独立,使用起来互不干扰。
(不得不说,厕所双门的设计太明智了!)客厅改造前的客厅杂乱不堪。
餐厅的位置混乱,没有明显的区分。
改造后,餐厅设在北边,也就是进入客厅的位置。
靠墙定制一排餐边柜,一直延伸到右侧,收纳到冰箱。
所有的柜子都是本地木工现场制作的,用的是多层板。
这样多了很多收纳又很有格局感。
经典的抽拉式餐桌,最长可以抽拉到1.2m的宽度,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回去,超实用。
客厅的区域,本身层高不算高,所以全部做了拉平吊顶,用射灯均匀排布灯光,简约大气不压抑。
打通后的阳台,晾晒可以在窗外的置衣架上。
细腿的灰色布艺沙发,足够夫妻俩用,来了客人,可以坐在阳台的地台上。
而且下面也可以储物收纳。
必要时还可以作为临时睡觉的场所,宽度为1.5m左右。
侧面正面打开都能储物,包括两侧也有柜子。
这样一来东西多了就不会在屋内堆砌。
白色的电视柜和木色的阳台柜收口很好。
侧面还留下小壁龛,可以装一些小书籍,游戏盘等等。
主卧和阳台一样是箱床的设计。
全屋的墙面都是仿水泥的艺术涂料,主要是屋主喜欢这种工业风,笔者也觉得很有范。
床对面是衣柜,门洞右侧挤出推拉门的收口区,顺便在装一排吊顶的柜子,剩下的一点凹槽,作为办公桌。
建筑师加班加班是常态。
床对面的平面到顶隐形衣柜,必要时可以代替投影仪幕布,晚上可以看节目很爽。
灰色擦色地砖和木地板的收口,用细致的金属I边条,好看美观不突兀。
厨房的双隐形门,定做的然后装的嵌入式的吊滑轨道,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