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嘉陵南充日报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充满活力的嘉陵区,升腾着新的希望。
5月15日上午,参加“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主题采访活动第一批次集中采访的记者来到嘉陵区。
大家听到:吉利商用车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嘉陵正奏响当好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助力“工业立市”的最强音;大家见到: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内丝风绸韵,嘉陵区正在描绘以全域旅游助推产业融合、助力“文旅兴市”的新图景;大家感受到:南虹路商圈烟火氤氲、邻里和美,嘉陵区正在构筑南充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新样板。
A“工业立市”显担当 加快构建具有嘉陵优势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参加集中采访的记者首先来到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这里正在赶制一批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订单。
只见每个巨大的钢结构操作台面均停放了一台新能源商用车,工人们正在进行汽车内饰安装。
在车间外宽敞的待检区内,一辆辆新能源商用车整齐排列,检验合格后将被发往全国各地。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国内建设最早、投资最大、工艺最先进的新能源商用车基地之一。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8年时间的努力,如今公司已完成产能建设、产品研发与市场初创阶段,步入发展快车道,商用车产销量连年递增。
“目前,吉利商用车在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头部地位已经形成,助力南充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在2023年入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跻身全省制造业企业百强。
”嘉陵区经信科技局局长李应君介绍。
南充“工业立市”号角催征,作为全市实体经济主战场,拥有吉利、能投、燕京等众多行业“龙头”与“链主”,嘉陵区更感使命当前、重任在肩。
在南充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中强担当、作贡献,嘉陵区谋定而后动,路径已十分清晰:选准产业新赛道,精准捕捉产业风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汽车汽配、化工轻纺等重点产业培育市场新主体,深入推进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基金招商,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抓好节点企业、关联产业招引。
积极探索发展新方式。
全力推进制度减排、项目减排,倡导绿色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引导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经营管理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全流程信息化水平。
“我们将坚持实体兴区、制造强区不动摇,做强产业优势、深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增长点,扩大产业基本盘,加快构建具有嘉陵优势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李应君表示。
B“文旅兴市”树品牌 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随后,参加集中采访的记者来到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
该馆由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于2013年筹建,生动再现了“中国绸都”南充栽桑养蚕、丝绸织造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馆内陈列着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脚踏缫丝机、缂丝机、云锦提织机等传统织机以及各种精美丝绸制品。
“这些木织机全用手工操作,能织出云锦、壮锦、蜀锦、宋锦等丝绸制品。
”博物馆解说员一边演示古代丝绸织造过程,一边向记者介绍馆内陈设。
在馆内显眼位置,昔日坐落于五星花园的“丝绸女神”复制雕塑摆放于此。
雕塑基座一侧写有“丝绸之城”四个大字,并刻着一幅采桑图案:几棵茁壮的桑树下,有人提着篮子采摘桑叶,有人接应传送,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生产画面,彰显了南充悠久灿烂的丝绸文化。
“博物馆收藏近150种展品,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达3亿元。
”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晓梅介绍,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挖掘文化内涵,为提升南充知名度、弘扬丝绸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为依托,依格尔实现了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而其所代表的“工业+旅游”模式也正在成为嘉陵区发展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今年以来,嘉陵区深度挖掘特色文旅资源,着力打好“协同牌”,坚持既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又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和文旅融合发展;既坚持产业链拓展,又不断提升文旅产品研发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在顶层设计上,嘉陵区树牢全域旅游理念,把全区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谋划经营,推进“+旅游”发展,使各类传统产业要素融通起来,形成以全域旅游助力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同时,突出规划引领,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康养、教育等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与一二三产全面融合,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新产品。
“我们立足全市实体经济主战场定位,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博览业,加强旅游资源统筹和高效利用,着力开发特色鲜明、互为交融的文旅市场。
”嘉陵区文广旅局副局长何圣祥介绍,嘉陵区将通过积极拓展都市旅游、乡村旅游、山水旅游、红色旅游、滨江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C“宜居嘉陵”展新姿 让居民可感可及,让城市可触可亲在嘉陵区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们来到南虹路商圈。
位于商圈中心位置的中虹国际广场内,市民们三五成群、悠闲漫步,有的进入超市购置生活用品,有的走进各家商铺挑选心仪商品。
广场内的“中虹耍街”更是凭借种类繁多的美食吸引了不少市民。
滋滋冒油的烤串、麻辣鲜香的花甲粉、又香又脆的锅巴土豆、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清凉解腻的冰粉……各种小吃香味扑鼻,吆喝声不绝于耳。
南虹路商圈是嘉陵区“四大商圈”之一,以中虹国际广场、盛世天城为核心。
“去年我们以‘完善功能、聚集人气、提升消费’为目标,大力推进商圈提振工程,其中重点提升改造了南虹路商圈。
”嘉陵区商务局局长王彦博介绍,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思路,嘉陵区精心组织、全速推进南虹路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从施工入场到完美呈现仅用时75天,跑出了嘉陵新速度。
如今的南虹路商圈,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商圈活力更加旺盛,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居住的舒适度和消费的体验感大幅提升,并成功入围2023年度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项目支持名单,成为全省3个“和美邻里”类新场景之一。
建设宜居嘉陵、焕新城市颜值,除了提振商圈活力,嘉陵区还通过推进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暖温度的城市有机更新工程,进一步补齐城市短板,让居民可感可及,让城市可触可亲。
“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补齐配套设施短板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嘉陵区住建局住保中心主任贾春平介绍,去年以来,嘉陵区共实施道路雨污分流改造89条,打通断头路6条,实施43个老旧小区改造;书房嘴、楼房嘴片区棚户区改造主体完工,2090户居民即将回迁入住,头洞桥居民集中区旧貌换新颜;7个城市公园经过改造提升惊艳亮相,合理设置座椅、花箱以及彩绘文化墙;49条背街小巷改造后“一街一景”,焕然一新。
■记者手记高质量发展靠什么?◎冯方雄“没想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这么高!”“没想到嘉陵区还有一个内容如此丰富的丝绸博物馆!”“没想到嘉陵的城市商圈这么繁华!”……在“组团培育副中心喜看南达新气象”主题采访活动中,这样的感叹在我的耳边频频响起。
工业强、文旅兴、商贸活,近年来,嘉陵区的高质量发展让众多媒体人频频点赞。
高质量发展靠什么?我认为,离不开“加”和“佳”二字的助力。
嘉陵区的“加”是工业发展的“加速跑”。
嘉陵区在全市工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吉利、燕京、凸酒、尚好等众多行业“龙头”在此集聚,聚链成群,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加之南充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步伐加快,永盈新材料投产在即,嘉陵工业经济正步入提速“快车道”,铸就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嘉陵区的“佳”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佳”。
集中采访中,记者们对所接触到的嘉陵区党员干部赞不绝口,他们中有热情周到、安排周到的宣传系统干部,有对工业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对全区工业企业如数家珍的经信系统领导,也有对丝绸文化由衷热爱、专业度拉满的博物馆讲解员。
他们以“奋斗者”的心态、“服务员”的姿态和“实干家”的状态,成为了推动嘉陵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助推“五区建设” 助力“五市战略” 奋力建设现代化宜居新嘉陵——专访嘉陵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全杰●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冯方雄在南充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大力实施“五市战略”、扎实开展“八大行动”的实践中,嘉陵区是如何思考谋划的?又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记者专访了嘉陵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全杰。
记者:贯彻落实市委战略部署,嘉陵区有什么思考和谋划?张全杰:市委的战略部署,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为嘉陵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全力拼经济、搞建设,细化落实“八大行动”,纵深推进“113”工作思路,扎实抓好产业发展、项目攻坚、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
全力育实体、强支撑,坚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加快培育壮大“2+3”现代工业体系,以实际行动当好实体经济主战场。
全力防风险、守底线,树牢极限思维,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嘉陵如何落实市委“五市战略”、助推“五区建设”?张全杰: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区。
聚焦“工业立市”战略、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定位,把大抓工业的共识植入骨髓,以制造业“百千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
加快壮大汽车汽配、化工轻纺两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食品饮料、家居建材、装备制造三大重点产业,精心培育市场主体,抓好园区载体建设,全力实现“大干三年、产值翻番”目标。
立足特色发展文旅产业。
聚焦“文旅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定位,加快推进黄金江岸二期建设,推动黄金江岸文旅综合开发,优化嘉陵江沿岸环境品质。
大力实施商圈提振工程,推动南湖商圈升级、文峰老街改造,精心筹办家居节、啤酒节等节庆活动,让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
综合施策建设宜居嘉陵。
聚焦“绿色优市”战略,加快推进西部绿色发展样板区、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发展定位,推进十里沟绿色生态长廊、文峰新城防洪堤治理等重点项目,高标准建设文峰新城。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城乡幸福供水工程,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和燃气管道改造,不断提升城乡宜居水平。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扩大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聚焦“开放活市”战略、大力推进四川东向北向开放引领区建设发展定位,全力支持和保障南潼高速、成南高速扩容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海大道及音空山隧道建设,提高内畅外联水平。
积极对外招引,持续深化工信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全力争取东部沿海、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努力提高招引实效。
外引内育建强人才队伍。
聚焦“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嘉菁英才”计划,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医卫等领域紧缺人才。
创新实施“赛马计划”,让年轻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攻坚、为企服务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
抓好吉利中职学校、南高文峰校区、文峰新城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真正让人才在嘉陵留得住、扎下根。
记者:作为全市实体经济主战场,嘉陵将如何抓好工业发展?张全杰:我们将全员出击抓招引。
以“链长制”为抓手,优化招商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加快构建“人人都是招商员”的全员招商格局。
聚焦汽车汽配、化工轻纺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优质制造业项目落地嘉陵。
全力以赴抓培育。
大力培育吉利汽车、能投化学、燕京啤酒、四川凸酒等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改升级、达产满产,努力实现产值新突破。
梯次培育中小企业,精准指导、精细服务,推动企业升规入统,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让更多“好苗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坚持项目主抓手,推动永盈新材料一期A线、江龙汽车等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速形成新的增长点。
全心全意抓保障。
坚持政策向工业聚焦,坚决落实中省市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全力兑现企业奖补资金,用实际行动维护政府诚信。
坚持资源向工业倾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预算安排工业发展资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量身定制标准厂房,持续清理低效闲置用地,进一步拓展园区面积,提升承载能力。
坚持力量向工业汇集,组建服务专班,提供全流程代办、全周期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形成“人人抓工业、人人懂工业、人人爱工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