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活动室也就是教室,是供幼儿室内游戏,进餐,上课等日常活动的用房,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这里。
活动室是幼儿一日生活主要用房,室内应配备供幼儿操作技巧训练、体能活动和发展心智和创作性动的设备。
因此在平面形式的设计上应满足幼儿教学、游戏、活动等多种使用功能的要求。
其平面形式应活泼、多样、富有韵律感,以适应幼儿生理、心理的需求。
其次在活动室的内容布置上,也应做到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点:活动室作为幼儿在园的主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动手与幼儿动手之间要相对均衡,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点:内容上温馨舒适的布置,让幼儿愿意参与在室内的各项活动。
第三点:活动室的设计,不仅应满足功能合理的要求,也要注重卫生、安全、空间效果等。
总而言之,让孩子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孩子热爱科学,在活动中感悟科学,提高知识素养,这就是是幼儿活动室建设的目标了。
活动室的家具主要包括桌、椅、玩具柜、教具柜、小书架、水杯架、开饭桌等,以及将上达功能家具作为家具建筑化而形成的组合家具。
桌 椅 主要用于桌面游戏、进食之用,较少用于上课、作业。
由于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幼儿的体格尺寸变化很快,因此,从幼儿卫生学的观点以及幼儿园教学要求出发,应根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幼儿的正确坐立姿势的尺寸和教学特点确定所需各种规格的尺寸。
椅子设计:椅子应当全班每一幼儿一把,个人专用为宜。
为此,设计时要提供便于幼儿认知的符号。
由于椅子要经常搬动,为适应幼儿的体力,其重量不要越过幼儿体重的1/10,即约1.5~2kg。
椅子在实用的前提下,为了增加童趣,活跃室内环境气氛,以体现幼儿园空间的特色,可打破司空见惯的形式。
桌子设计: 1、桌子设计应保证每一幼儿所占面长度为0.50~0.55m(即等于幼儿前臂加手掌长),而桌子宽度应根据大、中、小班使用桌子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2、中、小班幼儿经常以桌面游戏活动为主,有时根据不兴趣爱好需要分成若干区。
因此,宜使用6人桌,其桌面宽需70cm,一方面可使玩具在桌面上能堆得开,另一方面可节省家具占地面积。
而大班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和面临升小学,为使大班幼儿能很快适应小学校的学习生活,宜使用双人桌,其桌面宽需40cm。
3、在布置桌椅时,要使光线能从左方采光,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需要合组进行桌面游戏时,亦可将若干双人桌拼成较大桌面。
4、由于幼儿使用的桌子较低,桌下面就不应设抽屉或横撑,以免影响幼儿坐下时下肢的自由活动。
桌子的形式除去传统的长方形桌外,为了增加桌子拼接的灵活性、趣味性,以增添活泼感,活动室的桌子可设计成其他有趣的几何状。
玩 具 柜 主要用于搁置、贮存幼儿各种玩具用。
由于幼儿手臂较短,因此玩具柜深度不宜过深,以0.30~0.40m为宜;又由于幼儿身高较矮,因此玩具柜高度不宜超过1m。
为了便于幼儿易于寻找和自己拿取(或送回)玩具,玩具柜不宜设柜门。
而敞开玩具柜的零乱感,可通过教育、培养手段,使幼儿养成爱整洁、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加以避免。
每个玩具柜置于活动室时,应注意玩具柜的形式与其他家具宜配套购置,防止不同规格的玩具柜和其他家具放在一起形成突出的棱角,易造成对幼儿的伤害。
教 具 柜 主要用于存放某些教具、音响设备、幼儿作业(主要是美工)等用。
设计时要按老师与幼儿身体高矮的不同进行功能分区。
即教具柜的上部分作为老师存放教具、音响设备之用;教具柜的下部分作为幼儿存放美工作业之用。
应设置多层搁板,保证全班每一幼儿一小格。
但搁板不能设置太低,以免幼儿需蹲下才能拿取自己的作业,这不符合幼儿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这部分这僮作为存放玩具即可。
图 书 架 幼儿的图书繁多,大小规格也不一,设计时要结合图书摆放方式进行考虑。
开本小的图书放在上面几排,排距可适当小些;开本大的图书放在下面几排,排距可适当大些,以免下栏图书相互遮挡封面。
各排图书搁置要有一定倾斜度,总高不宜越过1.20m,最下排距地不宜小于0.30m。
开 饭 桌 主要用于幼儿进餐时,作为配餐之用。
其家具形式可以与幼儿6人桌相同,并应位于活动室入口附近,靠墙放置。
桌面上可以旋转饭桶、菜盆和开水桶以及碗匙等。
水 杯 架 按幼儿卫生学要求,每一幼儿应有专用水杯,彼此之间不可互用。
因此,水杯架要有足够的存放小格。
通常采用纱帘(要保持很好的下垂度),使用方便,简便易行。
在寄宿制幼儿园中,水杯架可位于卫生间入口附近,便与幼儿早晚刷牙使用。
由于水杯架要经常擦洗并进行室外日光消毒,因此水杯架要便于搬运。
给孩子一间完美的活动室,让他们安全、自由自在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