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编辑的时候,发文助手都一个劲的提醒我“白瑞香、百瑞香和瑞香”输入有误,可见这几个是真的很让人误会呢!给大家配点音乐,希望更能耐心的看完,诚壹想让你们跟着学点岩茶知识,真是操碎了心!岩茶品名繁多,有些名字相近的稍一糊涂就容易搞混。
很多茶友都被“瑞香、白瑞香、百瑞香”搞得晕头转向。
虽说它们叫法上相似,但事实上还是存在本质区别,各位茶友要擦亮眼睛进行选择。
︱并不存在的“百瑞香”︱很多人都说百瑞香也是武夷岩茶名丛的一种,也无可厚非呢,谁让武夷名丛名堂众多,被人误会也是正常,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要知道关于武夷岩茶的专业书籍,都未曾提及“百瑞香”(《武夷岩茶名丛录》(罗盛财著)、《武夷茶说》(黄贤庚著)、《武夷岩茶》(姚月明著),都未提及“百瑞香”),这也就说明百瑞香是并不存在的。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会在市面上见到百瑞香呢?其一是茶农和茶人口口相传,白和百不分,将“白瑞香”当做了“百瑞香”,其二就是商家将错就错,直接把百瑞香当做商品名了。
没错,百瑞香只是纯粹的商品名,而白瑞香才是武夷岩茶的名丛。
︱真正名丛“白瑞香”︱白瑞香资料图《武夷岩茶名丛录》“白瑞香”才是武夷岩茶历史有名有姓的名丛,《武夷岩茶名丛录》一书中有介绍“白瑞香”;《武夷茶说》一书,在“武夷慧苑岩茶花名、名丛”的名单里,出现了“白瑞香”之名;《武夷岩茶》中介绍岩茶花名、名丛的命名由来时,提到“白瑞香”是“以毛茶制成品其香型而命名的”。
瑞香花“白瑞香”原产慧苑坑,有100多年栽培历史,和武夷山其他名丛一样,经过长时间变迁、开垦、整改,真正存活至今的“白瑞香”已经鲜有了,而且成品茶的价格不菲,在市面上也是可遇不可求。
白瑞香是高香品种茶,一般用中足火焙制。
干茶样条索紧细,色泽青褐;干香比较浓郁,汤色橙黄,滋味醇厚、甘甜;品种香明显,稍带有草本叶类的味道,一说类似于粽叶的香味,一说是很特别的药香——香高味雅,回甘强,喉韵好,岩韵显。
其叶底呈黄绿色,叶片红镶边,初看类似白鸡冠。
足火的白瑞香叶背多有蛤蟆点皮状纹路,试着用重手泡法其苦涩味也不明显,珍稀名丛,与众不同。
︱隐形品种茶“瑞香”︱“瑞香”是福建省茶科所新育岩茶树种,编号为305。
据原福建省茶科所所长陈荣冰介绍,“瑞香”是在2003年选育的,特点是香气幽雅,滋味醇厚,还多次在茶叶评比中获奖。
“瑞香”的茶树适应性好、产量高,部分茶叶用来拼配,也有不少成品茶在市面上流通。
由于名丛“白瑞香”产量少,价格高,有些茶农、商家直接把“瑞香”当做“白瑞香”销售,久而久之,消费者只知“白瑞香”,却不知“瑞香”。
百岁香资料图《武夷岩茶名丛录》︱谐音的百岁香也是名丛︱还有一款和以上三个名字颇为谐音的茶叫“百岁香”,它属于武夷岩茶名丛,《武夷岩茶名丛录》一书中有介绍,“百岁香”原产慧苑岩,岩壁上刻有“百岁香”三个字,古代单独垒石壁壅土栽种。
百岁香资料图《武夷岩茶名丛录》茶树母株有几百年历史,其树姿长势旺盛,高3.2米,宽幅约3.5米,远看像一把大雨伞,其产量最高时近4斤。
当然,从这母树上采制的“百岁香”是绝对的珍品,真正能一尝佳品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小结:① “白瑞香”和“百岁香”属于武夷岩茶名丛,有百年历史;② “瑞香”是近年培育的树种,算是新生代,可总被冒充“白瑞香”;③ “百瑞香”在名丛和品种茶中都不存在,充其量被商家用作产品名。
④ 种种误解、乱象、糊涂账,归根到底,都是商家惹的祸。
何为“名丛”?“名丛”一词,《武夷岩茶名丛录》中的解释是“武夷山丰富的茶树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途径进行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及其先民们不断的人工选择,选育出不同品质特点的优良单株即单丛,而后又从中优中选优,形成名丛。
”总体来说,武夷岩茶名丛历史悠久,稀少珍贵,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