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有一种很奇怪的论调,就是所谓“中国发展靠美国”“要对美国卑躬屈膝以求得其对华态度缓和”,有人给其起了个名字叫作“臣妾主义”,也就是在面对强者时,总是要跪着说话,才能安心,根本不敢跟美西方有尊严地平起平坐。
美国驻华大使上周在一次公开场合演讲中竟然也认为,现在的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就是因为“中国没有20年前听话”,好像总是在关键问题上不顺应美国的意思,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是中美关系不佳的原因。
据香港《南华早报》6月6日报道,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纽约出席美国亚洲协会以“美中竞争”为题发表演讲时,抛出了一个相当离谱的论调。
他先是拿出“中国在暗中支援俄罗斯”的陈词滥调来污蔑中俄正常合作,然后又给美国在科技、经济领域打压中国找理由,然后才“图穷匕见”,将中美关系不佳的原因都推到中国立场“越来越咄咄逼人”上面,称中国已不再是20年前那个“听话”的合作伙伴,逼得美国不得不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
更搞笑的是,美国精英对其打压中国的种种行径心知肚明,但还是厚颜无耻地将自己描述成了“正义化身”,好像是中国中国在南海和东海地区“霸凌”邻国,也为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开脱,声称美国是出于担忧这些国家被中国用先进技术“欺负”,这简直非常荒唐。
伯恩斯埋怨、嫌弃中国“不听话了”是什么论调?这就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难道中国必须跪在地上当臣妾、搞予取予求的臣妾主义你才愿意“放过”中国吗?要戳穿这种论调的虚伪、诡辩与不合理性,就要搞清楚中美关系之间到底是个什么性质。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新中国的不断抗争与自立自强,再加上美国遭受了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危机的重创,在与苏联的对抗中逐渐落入下风,此时就不得不想到作为中美苏大三角之一的核大国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其实也顺势打破了美西方的封锁,此后,美国“联中抗苏”,最后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中国也成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美“蜜月期”,甚至连战斗机项目都能亲密合作,这给了美西方精英很大错觉,认为是他们的“施舍”,中国才获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西方眼花缭乱的消费社会也让很多人眼花缭乱,有些人产生了失败主义情绪,认为只有舍弃传统、拥抱西方,甚至无条件满足西方要求才能彻底获得“宽恕”和“融入”,由此形成了“臣妾主义”。
再后来,美国有些精英就思维固化,认为中国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拥抱”世界就很好,西方也给了中国“入世”的机会,中国经济社会获得高速发展,仿佛这就是美国的“恩赐”一般。
但实质上呢?中国发展进步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劳的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拿什么“入世”说事,怕是忘了自己当时百般阻挠中国了吧?美国这些说辞,根本就是荒唐无理。
那么,美国有没有反思自己做了什么,而使得中国“不听话”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美关系破裂开始,美国就带头与西方世界制裁中国,企图逼中国按照他们的要求行事。
此后,先是无理扣押“银河号”事件,再是一触即发的插手干涉台海危机,又是南联盟“炸馆”事件,后面则是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每一桩都是美国野蛮打压中国的铁证,中国保家卫国、捍卫领土完整的行动,倒是成了美国反过来制裁、遏制中国的借口。
再者说,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并不是日韩那种被美国驻军的国家,而是有着独立的主权和国家意志,美国吆五喝六、发号施令对中国而言是不管用的。
可见,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习惯了横行霸道、四处出击的霸权主义行径,而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根本不可能吞下损害自己发展利益的苦果,也不可能像其他小国弱国以及没有骨气的国家那样,宁愿出卖自己的资源和利益,而换得一时的安宁。
中国国内配合美国精英这种论调,秉持着“臣妾主义” 的人,就是美国用来干扰甚至颠覆用的“恨国党”们。
他们喜欢谈论国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散播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根本不敢与美国平起平坐,最大的梦想就是美国可以“赐”中国一个“臣妾”地位,只要可以让自己做个跟班,带着去欺负别国,就心满意足了。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在中国国力孱弱时欺负打压,中国国力强盛起来后又采取敌视、遏制政策,好像中国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一样,美国总会找到针对中国的理由。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不卑不亢、以平等姿态与美国交往的坚定态度,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问题上,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这样才最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