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洗碗是件郁闷的事,至少我是不愿洗碗,因为觉得无聊又浪费时间,但又不得不洗碗,洗着洗着,我发现,从不愿意洗碗,到接受洗碗,再到乐意洗碗...,这是因为,我发现洗碗不仅不浪费我时间,反倒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更高效利用时间。
关于洗碗,分享4个时间管理心得。
01 吃完饭立刻洗碗(2分钟原则)以前吃完饭,碗可能留到第二天洗,总之能拖就拖,等到第二天要做饭,看到一池子的锅碗瓢盆心情立马down下来,关键是还不好洗了,过了一晚上剩饭剩菜都粘碗上了,感觉耗费的时间精力变更多,后悔了。
这么好几次教训过后,我倾向于吃完饭立即洗,其实真正洗碗忙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洗完干净利落。
所以面对像洗碗这件事,如果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尽量立即去做,这在时间管理方面其实就是运用的2分钟原则。
02 边听书边洗碗(暗时间)一般几个碗,我不会听书。
樊登听书一打开至少40分钟左右,而我洗几个碗结束,就要赶紧断开音频忙别的事情,不能说不痛快吧,至少不太享受。
所以,一般洗碗工程比较浩大,或者是我准备切摘菜切菜备菜做饭时,会习惯边听书边干活。
边洗碗边听书,正是暗时间的利用,把“非机械任务”跟一个“机械任务”搭配完成,洗碗是机械的,听有声读物是需要大脑参与、非机械的,暗时间可大大地将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利用。
正是有了听书,洗完这个痛苦的事情,反倒有时候还挺开心,内心催眠自己:“哇,又可以听一本我喜欢的书了”。
既涨了知识,又减轻了洗碗的痛苦,一举两得,活生生把洗碗洗成了一段美好时光。
03 舍不得立刻洗,留着等会儿再洗(莫法特休息法)有时候,既不想留到明天不得不洗,也不想吃完饭立刻洗,其实有时候很想洗掉,但是又舍不得洗,打算留着等会儿再洗。
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完成,比如写作,比较费脑力的活儿,我得先有个启动,构思文章框架,然后写起来。
等写到卡住写不下去,或者写累了,我便开始起身去厨房洗碗,边洗有时候写作的灵感又来了,最后结果就是,活干完了,写作思路也更顺畅高效了。
我后来才知道这个事的逻辑,我明明没有休息,可以说是连续在做事情,不但不觉得累,事情完成的还越多。
这个在时间管理法中,叫做莫法特工作法/莫法特休息法。
这套方法的发明者是《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说他的书房里有3张桌子: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他每天工作会在这三张桌子之间来回切换。
“15·45·90法则”,说的是我们人脑对一件事的专注力有限,大脑在同一件事运动太久,会感到疲劳。
这时候我们会使用番茄休息法,而我们休息,要么眺望远方要么散步,纯粹让自己放松“休息”,其实还一种有效的休息方法,便是莫法特休息法,利用做不同的事物来消除大脑的疲劳感。
我刚说的写作累了之后,去洗碗,就是这个道理,或者再举例,你写方案(深度工作)之后,切换成贴发票等浮浅类工作,既是一种放松,又完成了更多工作。
浮浅类工作不光是安排在下午1-4点精力较差的时间段,也可以适时考虑安排在上午精力旺盛的时间完成,上午时间短虽然高效,但人的专注力依旧是遵循14·45·90法则,不可能连续高效率工作4-5个小时不休息。
所以,当你发现有一些不想做却又不得不的事情,不妨使用莫法特休息法,在当天安排工作任务时,结合这个时间管理法则,审视自己的工作性质,并在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纳入“连续一分段一连续一分段”的组合公式进行处理。
如此便能充分利用间隔或空档的时段,创造出更多可供利用的时间。
04 交给老公洗,能不洗则不洗(尽量别做)洗碗嘛,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你尽量别做范畴。
但从家庭经营婚姻角度则另当别论。
长时间没洗碗的话,还是需要主动洗洗碗的。
哈哈哈。
大家洗碗时候感受呢,希望今天的洗碗心得能帮助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