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从汉到清朝,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印钮图片欣赏)

发布:2024-06-13 浏览:53

核心提示:主要介绍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秦汉、元明、清 四个时期介绍:先秦及秦汉时期因各类社会条件的限制,印钮的功能更多以实用为主;到了元明清,因印章石料、文人等的介入,印钮的工艺美术性更加突出。起初以实用为主· 先 秦 ·「印,执政所持也;钮,印鼻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人为执政所持,便于携带印信,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绶佩于腰。这就是最早的印钮,此时的印钮只是为了实用,没有观赏价值。先秦时期印钮有了简单的形式,如鼻钮、台钮、覆斗钮,这也是印钮艺术的雏形。▽亚罗示玺年代: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尺寸

主要介绍印钮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秦汉、元明、清 四个时期介绍:先秦及秦汉时期因各类社会条件的限制,印钮的功能更多以实用为主;到了元明清,因印章石料、文人等的介入,印钮的工艺美术性更加突出。
起初以实用为主· 先 秦 ·「印,执政所持也;钮,印鼻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人为执政所持,便于携带印信,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绶佩于腰。
这就是最早的印钮,此时的印钮只是为了实用,没有观赏价值。
先秦时期印钮有了简单的形式,如鼻钮、台钮、覆斗钮,这也是印钮艺术的雏形。
▽亚罗示玺年代: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尺寸:不详质地:铜质钮式:鼻钮涡纹玺时代:西周尺寸:直径2.9 ,高1 厘米质地:青铜钮式:鼻钮· 秦汉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印制:皇帝用玉印螭虎钮,称「玺」,共六枚(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一般臣民用「印」。
汉代,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是我国特有的印钮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印钮上造型古拙浑厚,线条生动洗练,题材丰富多彩。
同时,印钮的阶级象征也被划分的更加清晰。
据《汉旧仪》记载:「官印之印钮很多,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诸侯王印、御史大夫章用橐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印用龟钮,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用鼻钮,这些不同的钮可以分别其爵。
」▽帝后玺皇后之玺「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帝后玉玺时代:西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尺寸:边长2.8 ,高2 ,重33克质地:和田白玉钮式:螭虎钮「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玺印面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chī)虎形象做纽,四面刻有云纹,印面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流畅,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螭虎是龙子,像龙有耳无角,象征这勇猛和力量;用螭虎做钮表示君临天下,威服臣官的绝对权威。
南越国文帝行玺时代:西汉尺寸:纵 3 ,横 3 ,高1.8 厘米质地:金钮式:龙钮「文帝行玺」是我国考古出土的第一枚帝印,也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方形,田字方格,阴刻小篆「文帝行玺」四字。
龙形纽,龙昂首,体盘曲成「S」形,鳞爪俱全,形态生动。
利用龙身的拱起横穿以系组绶,亦作捉手。
据当时考古资料记载,此玺印在出土时,捉手处光滑,印台四壁有碰痕,印面及印周边均见朱红色的印泥,可见此为南越王赵生前的实用器。
臣下印铜驼钮「汉卢水仟长」印时代:东汉尺寸:纵 2.3 ,横 2.3 ,高2.2 厘米质地:铜钮式:驼钮在汉代,驼钮印是专门用于颁发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体现了汉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官员的亲和。
此时期的驼钮,一般体态为「俯躯跪卧,头回缩」,颈部可见用刀刻画出来的骆驼鬃毛,骆驼腹下有孔作穿绳佩带用,其寓意该民族已经完全归顺汉王朝了。
仟长是汉政权袭用匈奴及西域各民族的职官名称,此类情况亦多见于其它少数民族官印中。
此印即东汉政权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卢水胡人的官印。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时代:东汉尺寸:纵 2.2 ,横 2.6 ,高1.3 厘米质地:银钮式:龟钮龟在古代称为「玄武」,是中国四大吉祥神兽「四灵」之一。
西汉时期的龟钮印的龟体比秦早期略高,背隆起,施六角重环纹,形态逼真;东汉龟钮在形体上继承了西汉的风格,但是东汉钮的龟首伸昂,背部隆起如弓,脚渐高,龟尾甚长,可垂落至印台侧面边缘处。
龟腹与印台之间的穿孔变得更大。
铜马钮「亲赵侯印」时代:东晋·十六国尺寸:纵 2.5 ,横 2.5 ,高2.2 厘米质地:铜钮式:马钮马钮作为官印的印钮目前仅见于十六国时期,而十六国时期的官印钮以鼻钮或瓦钮为多。
此印钮的马为曲腿下卧状,铸造较为精良。
私印青玉鼻钮「妾繻」印时代:汉代尺寸:纵 2 ,横 2 ,高1.6 厘米质地:玉钮式:鼻钮这是造型最简单,也最通行的钮式。
由战国到明清官私印中都有,到近世也还流行。
其特点是钮和钮上穿孔都较细小,其形如鼻,汉代以后,鼻形逐渐加大,但其穿孔仍较细小。
故后世称之为鼻钮。
白玉龟钮「绩平」印时代:汉代尺寸:纵1.2,横1.2,高1.,9 厘米质地:玉钮式:龟钮汉代私印。
龟形印钮背饰环甲,背甲中部棱微凸起,龟身以四足撑起,首微上抬,似欲爬行。
此类形态的龟钮只在新莽时期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是具时代标志性的造型。
发展以工艺美术为主· 元明时期 ·印钮的发展与印石以及当时兴起的文人篆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元末刘绩所撰的《霏雪录》中记载:「初无人以花乳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
」(山农即是王冕)以此为证,元末便有文人以石入印,后又有明篆刻家文彭以灯光冻治印。
印石应用摆脱了硬质材料的束缚,文人得以介入,文人治印之风大兴,从元至明逐渐演变为「无不人人斯篆,家家秦汉」,印钮题材也出现了神话传说中的瑞兽如古狮、螭虎、蟠龙等,造型古朴,意态高雅。
这一时期,印钮雕刻已初步完成了从实用功能为主到装饰功能的转化,为印钮的艺术化奠定了基础。
▽韩约素「口衔明月喷芙蓉」象牙章时代:明(上海博物馆藏)尺寸:纵3.9 ,横3.95,高2.95厘米钮式:螭虎钮韩约素,号钿阁,是晚明的女印家,创作风格婉丽隽秀。
相传她喜欢篆刻好的冻石,平生作品很少,因此这件牙章至为珍贵。
此方印章雕刻的为卧屈着的螭虎,头微抬枕尾而栖,眼睛大但有神,整体线条流畅,雕琢精细,足见其珍贵。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时代:明(上海博物馆藏)尺寸:纵4.05,横3.9 ,高7.1 厘米钮式:素钮是其目前存世屈指可数的篆刻原石之一,作品用刀挺劲,起收笔刀痕显露,笔画具有猛利的效果,气势磅礴,篆法沉着,个性表现十分强烈。
此印印主为明代文学家朱之蕃,寓意谈笑间流露的才华如气吐霓虹般美妙。
明清及其后期,文人为何爱素钮?素钮吸引文人的首先是不加以过多人工的修饰,保留了石章原生面貌,加之以印石本身色丽质纯,更加凸显石章远古朴拙之味;其次,明清之后已有文人刻印之风,更多的文人会选择在印章周身篆刻边款,以抒发个人情感。
艺术的蓬勃发展· 清朝印钮 ·明末清初,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印钮也从普通的装饰品向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转化。
随着各地名贵印石的不断发现,从事印钮雕刻的人才也不断涌现,雕刻技艺日臻完善,而清朝的历任帝王对于印章、印石、印钮的偏爱,更加速完成了印钮艺术的最后转变。
清代的皇帝们除了在贡品中寻求精美的印石外,甚至还招募名工雕手在宫内为宝玺制钮,许多世间罕见名石名工的印钮被帝王及其权戚所拥有。
爱新觉罗氏溥仪(宣统皇帝)曾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说到,他离宫时,曾私窃了一批珠玉,其中就有乾隆皇帝自用的一件无价之宝—田黄石连环印章。
▽「多罗定郡王印」银印时代:清尺寸:纵10.8 厘米,横11 厘米 ,高11.8 厘米钮式:麒麟钮据《清史稿·舆服志》记载:多罗郡王所用印为镀金银印,麒麟钮,用满、汉两种文字的篆书镌刻。
麒麟为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既有寓意祥瑞之意,也常被古人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中国古代各朝朝政也常采用。
史载汉武帝在未央宫建有麒麟阁,图绘功臣图像,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这件银印硕大的印体、厚重的边栏、高昂的钮式和精细的工艺,凸现了一种尊贵、神秘、森严的色彩。
戴本孝「冒襄」六面石章时代:清尺寸:纵2.25 厘米,横2.25 厘米,高4.55 厘米钮式:以印代钮印六面刻了八方印章:分别是:「冒襄」、「冒襄辟疆私印」白文印;「辟疆氏」、「真赏」、「小三吾鉴藏」、「忍辱忘怨」、「巢民」朱文印和栖凤铎形印。
浮雕「八仙上寿图」田黄石章年代:清尺寸:高8.3cm钮式:薄意人物钮这枚石章是以寿山石中的名品「田黄」制成的,印体四周采用浮雕手法雕刻了一幅八仙上寿图。
「八仙上寿」也称「八仙献寿」,是古代传统的寓意题材。
这件作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山石古松细腻精致,构图繁而不乱,展现了高超的印钮雕刻艺术手法。
名贵的印材和精湛的雕刻工艺相结合,使这枚印章成为罕见的印钮装饰艺术珍品。
文章转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25寸是多大口径?(25寸相当于多大)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