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本系列只是回忆,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
随笔而已,既不映射现实,也不预测未来。
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但这就对了,所谓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嘛。
后悔也好,庆幸也罢,往事就在这里。
一、房山,在我感觉中是北京郊区中评价最分裂的行政区,截然两派,互不服气。
有说这里没希望的,因为虽然离市区相对近,还有地铁,但房价却和远郊怀柔差不多,可见不升值。
也有人说这里肯定有希望,理由还是离市区近有地铁。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我的回答也是分裂的,如果是自住为主,那买在地铁沿线没什么问题,大概率不落后,但要想超出也没什么可能。
尤其是越往西的板块,再离地铁远点儿,那就基本是自住了。
流动性弱,升值也有可能慢点儿。
但要是往长阳这边儿看就不同了,从长阳半岛上市开始,板块升值明显超过北京大盘,大概超出20%以上,这在郊区板块来说相当不容易了。
就算说长阳的产业相对薄弱,但非说以后会落后大盘,我也不太信,毕竟底子打的太好了,就算是作为纯粹的生活居住区也没道理落后。
二、当年我对房山其实没什么好印象,当时我们公司在市区有个项目,结果开盘时来了几个窦店和长阳楼盘的抢客户,弄得我既不理解也挺恼火。
我们的售价在6000多,窦店的不到2000,长阳的也才2000多,这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客户群,起个什么哄啊?不过那会儿房山的房价真不高,普遍2000多块钱左右,比怀柔都便宜。
所以那些说现在房山和怀柔一个价的,其实是在夸房山,因为已经赶上来不少了。
任何用钱能比较的东西都不能看绝对值,而是要看发展趋势。
当时房山不仅房价不高,地价更低,几乎等于白送。
比如长阳附近,普通不到10万一亩,买的多的话还能打折。
而市区呢,随随便便百万起,连总部基地的工业用地都3/40万一亩。
那会儿长阳的位置不在现在的地铁附近,而是主要指两部分,一个是稻田,一个是现在的篱笆房。
碧桂园的土地价格我忘了,但加州水岸的策划会我参加过,当时的预估土地价格就是10万,楼面价折合100块钱吧,顶多两包中华烟的价值,还得是硬盒的。
当然这只是给当地的征地补偿款,土地出让金的话还得再加两包,每平米90多块钱。
那会儿我算过加州水岸的成本,印象中征地补偿10万,商业用地出让金150,住宅用地90左右,然后再加上耕地占用费、复耕费、防洪费什么的,还有契税一类的,乱七八糟全加起来,一亩地折合17万。
稻田更便宜,每亩地的征地费不到7万。
不知道读者里有没有房山人,是否还记得“许志远”这个名字,当年房山的区委办公室主任,政协副主席。
此人在2005年犯下了惊天大案,指使司机杀掉了自己的情妇,而且焚尸灭迹,残忍之极。
这件事披露后轰动了全国的官场,不少地方都借此对官员们进行教育,要洁身自好。
许主席不仅杀了人,而且还从房地产项目中受贿。
其中一个项目就是稻田的,那会儿叫长阳3000亩项目。
拿地的开发商也是房山国企,镇政府开价7万,许主席帮着打折到6.8万,让开发商省了600万。
在当时这就是巨款了,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套房吧。
当然许主席并没有直接收取贿赂,而是在开发公司兼了个顾问的头衔儿,每个月领3000块钱。
当时我听到这种事儿都觉得可笑,3000块钱,这是副厅级官员犯得上的事儿吗?这种案子不提了,许主席后来也被判了死刑。
但从受贿这事儿也可以看出来,当年房山,长阳这地方是真不值钱啊。
土地几乎等于白送,开发商赚的就是房子的建造利润。
大概在2004年前后,大宁山庄的别墅卖过了5000块钱,竟然激动的当时某位副区长出来站台宣传:房山终于有图破5000的项目了。
这种事儿如果发生在今天,这区长非得被骂死,但当年就是发生了,只能说是野蛮生长的年代。
三、后来大概到了2008年前后,我们公司老板让我抽空去一趟长阳,说是有公司要合作,对方有土地,还是很便宜,共同开发。
我根本就懒得去,稀里糊涂的就给糊弄过去了,于是让老板损失了发大财的机会。
之后没多久,长阳的土地就拍出天价,我生怕老板想起这事儿来,有一阵子都绕着他走,就怕挨骂。
主要是那会儿我想不通,长阳是个三区交界的地方,还很荒凉,兔子都不拉屎的凭什么能发展起来?虽说离丰科园不远,但中间还隔着狼垡、羊坊、葆台、高立庄等好几个板块呢,凭什么轮到房山呢?结果后来是看到了房山的大手笔,不得不佩服。
不仅迅速的修了京良路西段,还让地铁改了线,绝对牛叉。
这一下子不仅利好了房山,而且至少在20年内,堵死了中间这些板块的发展空间。
后来也想明白了,三区交界,大兴和丰台确实是不在乎的,但房山没有别的好板块了,只能发展离市区最近的长阳。
那其他区都是广泛撒网,而房山是单点突破,力量集中,发展速度自然很快。
2009年9月份,长阳一号地开拍,十三太保同台竞价,最终溢价率竟然高达200%多,好像是260%吧,反正楼面价6500,惊呆了我了。
当时北京万科的老总是毛大庆,我觉得他都疯了。
但转头一想也不对,他不拍就有别人拍下,还有12家房企虎视眈眈的盯着呢,那就说明长阳确实是成为热点了。
那这价格在当时也太高了,房山的均价不过是6/7000,这面粉真的赶上面包了。
当时瑞雪春堂正要加推房子,本来定的7200,一看这拍卖价干脆不卖了,先捂盘惜售吧。
加州水岸当时也还有地,毕竟千亩大盘呢。
也是一听这价格立刻不卖了,整个房山都没房了,全都研究怎么涨价。
其实那会儿的万科和中粮也没底,这么贵的面粉,得做出什么面包来才能卖高价啊?之所以费劲巴拉的引入四中什么的,就是担心没人买账,所以必须用好学校来吸引年轻人。
前几天有人问我,为什么长阳半岛升值不好?我没觉得不好,估计他不是一开始买的,而是买在了2011年春天的最高价时期,那就没辙了,之前之后买的都合适,买在高位只能认倒霉了。
四、长阳还有个有意思的项目就是国际城。
很多人说这里是保障房,所以质量差。
不对,这里是政策房,而且是处于试验阶段,是北京第一个限竞房试点儿。
所以质量并不差,各个部门都盯着呢,中铁犯不上太过分。
不过买了国际城的也不算占到太大的便宜,因为中铁拿地的时候是楼市高峰期,定出的价格很有吸引力。
但真等上市的时候已经是低谷期了,长阳半岛和周边熙悦山什么的都降价了,所以没便宜太多。
但甭管怎么着也值了,肯定不亏。
或者这么说吧,只要不是在当年高峰期接盘的,所有买在长阳的都很合适,升值基本都超过了大盘,也就超过了北京大多数板块。
但国际城也可以说是抢到了学区的利好,这不讨论是非,只是说这么个事实。
那会儿的舆论战是挺邪乎的,比我20年前在网上跟人吵架热闹多了。
两边儿业主为了争学位,那打的是一塌糊涂啊,有一阵子我都把论坛当教科书看,绝对的经典案例。
过程不聊了,伤和气。
反正最后是国际城的业主赢了呗,“果粒橙”大获全胜,成功争到了学位。
从心里我是同情半岛的业主的,毕竟多花了钱,但结果却是和人家的孩子一起挤着上课。
据说有几年长阳的班级都50人一个班了,快赶上燕郊了。
但这也没办法啊,郊区的教育底子就是薄,短期内没那么多的师资,政府也没那么多钱,只能是委屈孩子们了。
到现在房山的教育资源还是不太够用,要不然十二中也不能三校派位了。
这就看发展吧,希望房山的产业发展起来,有钱了就一切都好办。
看看亦庄就知道了,有钱才敢投入,几年时间就能出现逆袭的趋势。
不过这也得看领导,丰科园和CBD都够有钱了,但都没在教育上有太大投入,不知道怎么想的。
五、最后说两句窦店吧。
这里在2010年之前是肯定走弱的,不服就来揍我。
但2010年之后没有,也是挺不容易的。
开始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觉得不可思议,离地铁这么远也能跟上,凭什么啊?后来看到了当地的产业数据大概明白了,还是因为产业,否则没道理支撑的住。
海淀朝阳什么的可以看不上房山,但这不能横着比,得和自己纵向来比。
还是这句话,一切看发展,甭管距离是否缩小了,只要是自己进步,那就算是成功。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