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走进一家精品咖啡馆,接过饮品单的那一刻,仿佛就是一场知识竞赛的开始。
澳黑(Long Black)和美式有什么区别?污咖或脏咖(Dirty)又是什么?更不用说单品咖啡那一页,林林总总十多款咖啡豆,像什么「巴拿马翡翠庄园 1 号地海拔 1550 米红标瑰夏」「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 G2 Chelba 水洗」…… 在没有风味备注的情况下,对普通人来说这几乎不亚于第一次在巴黎的精致法餐厅点餐。
可以想象,如果这时穿着帆布加皮质配件围裙的咖啡师问:「今天想喝点什么呢?」而你回答:「请给我一杯美式。
」继而得到咖啡师不失礼貌的回复:「抱歉,我们不做美式。
」该是多么「社死」的瞬间。
但或许很多人都忘了,在咖啡变为人们口中的馥芮白、Dirty 或手冲瑰夏之前,它仅仅只是区别于水、茶、橙汁等的另一种饮品选项 ——「咖啡」。
无论是清朝《造洋饭书》里的「磕肥」、《申报》上的「加非」,亦或是「茄菲」「珈啡」,咖啡在有了自己相对统一的译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存在。
那时,哪怕在上海的俄式咖啡馆,菜单上也只有清咖和奶咖两种选项,人们口中的咖啡,不存在什么复杂的名字,只需关心加不加砂糖、牛奶就足够了。
最初,咖啡的区别只在于加不加砂糖或牛奶。
© scottiecameron.com中国的咖啡市场经历了几个重要时间点。
在西方咖啡连锁兴起之前,大部分国人对于咖啡的认知是超市里售卖的三合一冲调咖啡或速溶咖啡粉。
1989 年,雀巢集团在中国推出「1 + 2」速溶咖啡,一份糖、一份咖啡,再加一份咖啡伴侣,被认为是现代中国咖啡市场发展的开端。
尽管初期的咖啡口感被很多人描述为「苦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小资生活的象征。
在 1990 年代的雀巢广告里,就出现了大量以咖啡待客的情景;桑格格也在《小时候》中描述过当年速溶咖啡的珍贵:「林孃孃送了一套雀巢咖啡给我们,我们一直视它为珍品,高高地放在书柜头。
一天,我不小心把雀巢伴侣打烂了,一地的白粉粉,吓得我浑身颤抖,打电话给我妈:妈~,我把咖啡老婆打烂了!」彼时,市场上并没有建立起品类概念,国人对这种喝起来苦但闻起来香的饮料,只有一个统一称呼 —— 咖啡。
而伴随着咖啡的商品化和速食化进程,人们对咖啡的称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星巴克于 1999 年 1 月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门店。
© Starbucks1999 年,星巴克在中国横空出世,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出售手工咖啡。
这个咖啡品牌带着「第三空间」的概念,跃升为中国咖啡市场上的「新式舶来品」,不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更重要的是,星巴克连锁店的遍地开花,加速了中国市场咖啡文化的普及。
在这个阶段,很多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认识了拿铁和卡布奇诺,当时的互联网上还流传过一张示意图,用牛奶、咖啡、水的比例来教大家辨别各种咖啡。
就在人们还在试图记住星巴克 Tall(中杯)、Grande(大杯)和 Venti(超大杯)的杯型发音时,「蓝山咖啡」跟随着台式西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顺便卷起了一股蓝山咖啡热潮。
牙买加蓝山一座咖啡庄园内,咖农正在翻动晾晒中的咖啡生豆。
© bluemountainbest.com「牙买加岛东部,有这样一处山脉,在加勒比海的环绕下,每当天气晴朗,太阳直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山峰上就会反射出海水璀璨的光芒,被称为蓝山」。
2000 年前后,蓝山带着这样一个颇有意境的名字,与果盘一起,成为当时国内两大连锁咖啡厅「上岛」和「名典」的热卖商品。
不过更准确地说,它应该是「蓝山风味咖啡」,是拼配出来的「假蓝山」—— 酒精灯代替卤素灯,瓦斯炉冒充虹吸壶,与真正的蓝山毫无关系。
尽管如此,蓝山还是迅速成为精英商务人士的「标配」与都市品味的象征。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大众与精品咖啡的首次照面。
凭借着名字与营销走红的案例,还包括「猫屎咖啡」—— 印尼麝香猫吃完咖啡果后排出粪便,经人工清洗、烘焙后,便成为售价不菲的猫屎咖啡。
这种咖啡以新奇为卖点,因其特殊的名字引起市场关注,至于品质,华盛顿邮报食品专栏作者 Tim Carman 曾这样评论:「像是在洗澡水里泡了石化的恐龙屎,是烂掉的、没有生命的味道。
」广受欢迎的精品咖啡连锁品牌 % Arabica 其名称含义即 100% 阿拉比卡咖啡豆。
© blogto.com2018 年前后,在蓬勃兴起的互联网的催动下,咖啡行业迅速发展,中国的咖啡市场进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阶段:人们对咖啡的了解越来越多,以至于连快餐店的玻璃门上都贴出了「精选阿拉比卡咖啡豆」这样的标语,多样化的选择与专业咖啡店的出现,使得「蓝山」与「猫屎」皆成昨日黄花,哪怕后来真正的蓝山咖啡进入中国,也再鲜少有人问津。
从速溶咖啡,到工业化连锁,再到现磨咖啡,经历了咖啡形态的演变与三次浪潮,咖啡正式完成了从符号到品类的转变,在无限具象化的同时,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名字。
可以说,是单品咖啡的出现,让咖啡的名字真正变得复杂。
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品咖啡馆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浮现,单品咖啡这个曾经陌生的名词,也借着这股东风,开始走向更多人的生活。
单品咖啡通常被解释为来自单一生产者、单一作物、单一产国或地区的咖啡豆。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追溯源头,即消费者可以确切地知道咖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