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先生曾言:“不得不服气你的是:诗你会写,词你会填,文言你能拽,小说你能编,散文你也算可以。
”这句话的后面,当然也是有“但是”的——“但是,你样样都不精。
”当然他得到的回答是——“大禹他爹”。
而如今,我家先生的话更“狠”了:“哈哈!姑娘,你已经废了了。
”我却没了让他“鸽吻”的底气——因为这是事实。
某友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面目全非。
而我已经三年没怎么读过书了,三年的阅读量不如曾经的三天,又怎能不废?如今听见杯子碎裂,倒像是真的听见了梦想破碎的声音,清脆却不悦耳,只扎心。
已经懒于去堆砌词语表达时间过得真快,只想就这么直白。
转眼,竟是工作整整四年了,又一个大学的时间,又一次自我的更新。
工作伊始,像初入江湖,像《镜》中慕湮对云焕期许的那样——自由、矫健、快乐,眼睛所见是澄澈明净而蔚蓝广阔的天空,没有蝇营狗苟,像误入了靖节先生的桃花源,可走着走着,才发现山水非本色,走着走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三姐不信菱花照,“容颜”不似当年彩楼前”。
“江湖”终于让人成长,快速,疼痛。
我渐渐觉得,所谓工作走上正轨,无非是越来越多的时间投给工作,越来越少的时间留给自己,无非就是离从前那个纯粹的自己也越来越远罢了。
然后突然间有更多的时间,反而措手不及。
如今我最感谢自己的是,无论身处何地、身边“蓝天风云”如何变幻,我依旧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尽管是“周记”或者“月记”。
阶段性的自省和冷静,永远是需要的,打开日记本时,便是静下心来的时刻,可以将连日里的事儿像看电影儿一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记下所思所感所想。
此时,我以为有千言万语要诉诸笔端,却只在笔记本上,写了七个字——过犹不及,徐图之。
四年来,渐渐疑惑,也有越来越多的困惑,幸有我家先生时刻听我唠叨,总告诉我一句话——没多大事儿,不要放在心上。
四年来,越来越忙碌,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也幸有师长前辈不嫌我笨拙,依旧殷切关怀。
四年来,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依然还有一个人,与你相互给力,一起保持初心。
四年来,尽管一直对现状心存不甘,一直“贼心不死”想有所改变,但想想这毕竟也算是自己“理想职业的分支”,又何必太过执拗,毕竟“以书为伴”到底还是容易些。
虽然用我家先生的话说“你已经废了”,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并没有筋脉尽断,尚可恢复,尚可远离喧嚣,聊以自娱。
如果如今“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想破碎的声音”,那就踩着玻璃渣继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