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统计、资料和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出现肥胖日趋低龄化、青少年肥胖率持续增长的特征;而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我国的超重肥胖率的涨幅都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肥胖第一大国”,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西方国家,而是我们中国。
★ 肥胖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培养基” 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 30 年来对我国 9 个省份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18~65 岁)体质指数 (BMI) 和超重率在逐年增加,6~17 岁儿童青少年的 BMI 和超重率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 显示:全国 18 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 30.1%,肥胖率为 11.9%,比 2002 年上升了 7.3个和 4.8 个百分点;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 9.6%,肥胖率为 6.4%,比 2002 年上升了 5.1 个和 4.3 个百分点。
超重肥胖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 2 型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多种疾病的温床。
超重或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可增加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会使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6 倍,长期高血压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问题,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之一。
更有观点认为:肥胖本身就是疾病,已不仅仅是人体疾病的“诱因”;中国人只要管理好我们的体重,我们的健康就能管理好 80%。
身材是生活方式的最佳呈现,一个人在家里吃了什么、有没有运动,这件事情是骗不了人的。
如果你的身材走形了,很可能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超重和肥胖的朋友普遍存在的生活不良习惯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迈不开腿,管不住嘴”——饮食习惯不健康,身体活动水平低。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在2017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 4600 万成人“肥胖”,3 亿人“超重”。
因此,减肥势在必行。
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归零。
★ 如何正确判断自己的体重状态?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
体重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体重状态的判断标准有四个。
1、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也叫身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体重判断标准。
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 BMI=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的体重指数标准(表 8)为 18.5~23.9,小于 18.5 为消瘦,24~28 为超重,大于 28 为肥胖。
体质指数应用普遍,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它无法判断体内脂肪的含量。
但此计算标准不适合孕妇、老人及运动员、健身教练等肌肉发达的人。
体质指数及对应的体重状态2、腰围 腰围是用来测定体内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是相当重要的内脏脂肪指标。
建议中国男性的腰围控制在 85 厘米以内(约 2 尺 6),中国女性的腰围控制在 80 厘 米以内(约 2 尺 4)。
腰围反映的是腹部脂肪也就是内脏脂肪的情况,而“腹部肥胖”是一种肥胖的高危险形式。
在肥胖人群中,腹部肥胖(也叫中心型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2 型糖尿病及一些心血管疾病。
美国癌症基金会研究结果表明,腰围超出正常腰围 1 英寸(2.54 cm),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 8 倍。
由于内脏脂肪过多会显著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欧洲发布的《2018 欧洲肥胖成人患者管理指南》 指出,减腰围比减体重更重要。
3、体脂率 使用人体成分测试仪,可以直接测量出人体内的脂肪所占的比例。
建议健康 男性体脂率保持在 10%~20%,健康女性保持在 15%~25%。
4、腰臀比(WHR) 即腰围、臀围之比,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指标,可用于判断内脏的肥胖程度,可预测患心脏病的风险,比体质指数更准确。
我国的正常标准为男性不大于 0.9,女性不大于 0.85。
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测算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身高(厘米)–105。
实际体重大于所得值 10% 者为超重,大于所得值 20% 者视为肥胖。
作者:王旭峰 主编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