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
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
但有颜色的物质并不一定是染料。
作为染料,必须能够使一定颜色附着在纤维上,且不易脱落、变色。
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和纤维发生物理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有些染料不溶于水而溶于醇、油,用于油蜡、塑料等物质的着色。
一、有机染料的发展史1856年年仅18岁的英国化学家Perkin发现第一种合成染料--苯胺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
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天然染料在数量上、质量上远不能满足需要,加上煤焦油中发现了有机芳香族化合物,提供了合成染料所需的各种原料,同时四价碳(1858)和苯结构(1856)的理论模型的确立,使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有机合成,上述几个契机促成了现代染料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
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各类染料已有七千多种,常用的有两千多种。
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
二、染料的分类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
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焦油染料”。
此外,还有水性色浆、油性色浆、水性色精油性色精、陶瓷颜料、涂料颜料、纺织颜料、塑料颜料。
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