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悟人生我是威评书影史01《别老母》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交通便利和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当下,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欠发达地区往发达地区流动,寻求谋生和更好的生活,于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了他们为了改善生活或者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每当节假日来临,有些人能够顺利地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他们或许是那些离家较近,或是有着较为灵活的工作安排的人。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需要定时回家,可能因为工作需要或者家庭原因,不得不定期回家一趟。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打工的城市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甚至在那里安家落户,把他乡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然而,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可能每年才能回一次家,或者更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承受着无尽的辛酸和痛楚,那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每当夜幕降临,漫漫长夜里,那份思乡之情就会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痛。
而最令人心痛的时刻,莫过于离别的那一刻。
当他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踏上离别的征程时,那种内心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他们需要忍受着与亲人的分离之苦,同时也需要在新环境中重新开始。
对于这些外出打工的人来说,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他们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其实这种辛酸,清代诗人黄景仁已经在《别老母》一诗中写得入木三分,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字里行间充斥的无奈、不舍、忧愁,这种复杂又沉痛的别离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02这首诗是写他一个冬天风雪漫天的日子里,辞别老母亲外出谋生的情形,场面非常感人,一股辛酸之意油然而生。
在古代父母在不远游,可是他穷困潦倒,为了生活只能是四处奔波。
舍不得也只能别离母亲。
首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写诗人轻轻掀开门帘,望着母亲的面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他即将踏上河梁之路,为了生计而远离家乡。
这一别,或许是长久之别,或许是永无归期。
他深知,这一去,将面对无尽的艰辛与未知的风险。
然而,为了家人的生活和生存,他只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
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写老母亲衰老愁苦的面容,主要是突出母亲的不舍和无奈。
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母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通过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将母亲的情感和心境传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的传递是无声的,却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打动人心。
它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让让人更加珍惜和感恩母亲的爱,珍惜身边人在一起的日子。
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是诗人对家境贫寒和严寒天气的真实写照。
柴门之外,风雪肆虐,寒气逼人。
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笔下的贫寒之家显得格外凄凉。
诗人预见到柴门在寒风中摇曳的景象,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这不仅是因为家境贫寒,更是因为这严寒的天气仿佛要将一切生命都冻结。
诗人用“惨惨”一词,形容了柴门在风雪中的凄凉,同时也暗示着家中的贫困和苦难。
柴门之外,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寒气透过柴门的缝隙,侵袭着屋内的一切。
在这个贫寒的家,温度仿佛都被寒冷夺走,使人感到无处可逃。
诗人的笔触细腻,将这股凄凉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现实是如此残酷,这不仅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痛,更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同时,诗人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中描述的这个夜晚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他们面临的困境远远不止这些。
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走出这个困境,迎接新的生活。
可是未来会怎样?无法预料。
“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是他最后发出的慨叹,将他心中的悲苦之情推到了顶峰,相信这句话也一定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肤之痛。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慨。
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冷酷和无情,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关爱和关注。
03离别,可能是世界上最为深刻一种情感,那一刻才是最痛的。
回想离别的那一刻,看着亲人那不舍的眼神,听着他们略带颤抖的叮嘱,心中的那份沉重仿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一次撕心裂肺的痛,都是一次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故作潇洒,满不在乎或者是强忍情感。
只要在夜里消停下来,它就会弥散全身,才能感受到那种无言的痛。
然而,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和选择。
很多时候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人们不得不离家远行,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打工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希望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但是,那种思乡之情,却始终无法割舍。
即使离别再痛,也只能坚强地面对。
因为,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在往后的日子里,还是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吧,更加努力地为生活拼搏。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牢记自己的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4全诗只有短短28字,无一生僻字,看似平常,实则字字沉痛,句句泣血。
个人认为,比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更为细致。
不过话说再多,都不如一句“常回家看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