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变“绿金” 关键靠创新——传统产业新观察⑤前进、停靠、开铲、卸载……在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高近14米、自重490吨的电铲忙碌操作,一铲下来能装载约16吨煤炭。
走近瞧,驾驶室内空无一人。
3公里外,电铲司机长赵秀军操控手柄,精准控制电铲的每一个动作:“借助5G技术,加装倾角传感器、温度转速传感器等,能够实现铲斗精准定位,避免现场操作的粉尘和噪声。
”这样的高科技,在露天煤矿还有不少:高台阶雷达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缩短预警时效,助力增加煤炭采收量;智能穿爆系统,可将爆破布孔精度提升到5厘米内,500个孔的布孔时间从一天缩短至两三个小时。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55%以上,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如今,我国煤炭产业激发出强劲发展动能,展现全新面貌,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判断:“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
”绿意盎然的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