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和她所特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他们的装饰品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和她所特有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其中最为瞩目的是他们的装饰品。
早在4千年前,藏族人民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昌都卡若遗址考古出土的一系列装饰品就是一个明证。
这一时期的饰品主要以陶制、石制及贝类为主,饰品形式也丰富多彩,有牌饰、项链、手镯、珏等,其色彩原始天然,制作古朴简单。
除了一些天然成品外,人们也开始运用自己的想象把饰品雕刻成各种形状。
发掘的饰物中有一个骨质发簪,其顶部雕饰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圆锥状结构,极具装饰效果,它不仅体现了早期藏族先民的骨雕工艺,也表明我们远古的先民有盘发的习俗。
有趣的是发掘的饰品中还有用贝类制作的项链,让人想象不出古代先民们是用什么工具在这些珠子上穿孔的。
到了早期金属时期,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普及、金属制品的广泛运用,人们的佩饰也大多以金属及陨石制品“托伽”为主。
这些托伽多是由陨石熔炼而成,制做的形状各异,有龟状的、塔状的。
尤其到了近代,牧区的人们在游牧过程中经常拾到这些早期金属时期遗留下来的金属制品,他们认为是天然的陨石成品,佩带在身上有驱病、邪的功效,所以现在“托伽”已经成为牧民的标识性饰物。
史前的这些饰品形状、大小、质地各异,制做风格古朴简单,它们在丰富史前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后人研究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民风民俗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饰品的工艺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古格都城遗址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格王朝时期西藏西部贵族佩饰的一些形制和佩戴习俗。
藏西自古就有冶炼黄金的传统,直到现在,西藏的绝大多数金矿都分布在藏西一带。
黄金作为一种贵重金属,被当时的贵族普遍崇尚,因此他们的佩饰也大多是黄金制品。
从壁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贵族不分男女都有佩戴耳环的习俗,且两边耳朵都佩戴着清一色的黄金饰品。
形状以圆形为主,耳环一周都有一个个突起的圆点作为装饰。
而妇女的发饰与现代藏北一带的妇女发饰相近,也是从额角至发尾垂挂着一条宽20厘米的羊毛织品,其上坠满了松石、珊瑚和黄金制品,作为装饰。
项饰是用珊瑚和绿松石制做的珠串,有四至六串之多。
而纯金制作的项链其吊坠大多是以三叶形为主,与同一时期受尼泊尔艺术风格影响的佛像的项饰相似。
这一时期,妇女所佩戴的“嘎乌”是圆形的黄金制品,一圈圈的同心圆,其正中心镶嵌有珊瑚或绿松石,形制简单但装饰性很强。
到了近代,拉萨的贵族对饰品的工艺要求就更加考究了,贵族妇女所佩戴的巴珠是她们头饰的主要部分,它呈三角状,且大多数是完全用珍珠或珊瑚制作的,而这种巴珠形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