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的主要目的是将建筑物的尺寸、建筑物各个构件的尺寸从施工图纸上定位到施工现场的过程,测量放线有效指导、管理、控制钢筋施工、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施工等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和精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施工质量的高低。
建筑施工基础测量放线和主体施工测量放线的工作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是平面的测量放线和标高的测量放线两个方面。
测量放线施工之前,首先要了解关于测量放线的几个概念,定位线、定位红线、定位轴线、控制线、绝对标高、相对标高、标高50线或1m线。
定位线,定位线是用以确定主要位置的线如确定建筑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又称基准线。
建筑定位红线,是当地城市规划局划定的建设用地的边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定位轴线,是定位线的一种,定位轴线在图纸中一般用点划线表示。
控制线,是一种辅助线,在测量放线中,由于障碍阻挡,无法完整的放出轴线,根据实际情况放线,用以确定轴线位置的线。
比如说现场习惯用的20控制线(距离轴线200mm)、30控制线(距离轴线300mm)、50控制线(距离轴线500mm)等等。
绝对标高,绝对标高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
我国是把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其他各地标高以此为基准。
任何一地点相对于黄海的平均海平面的高差,我们就称它为绝对标高。
这个标准仅适用于中国境内。
相对标高是把建筑物室内首层地面高度定为相对标高的零点,用于建筑物施工图的标高标注。
标高50线或1m线,是用以控制标高的辅助线。
是将图纸中所在楼层标高假设为0,在施工现场依据高程控制网的标高,提高500mm或1m弹出的控制线(由于实际施工中的误差,现场距离地面不一定是500mm或1m,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施工层产生的施工偏差。
)标高50线或1m线又有建筑50(1m)线和结构50(1m)线之分。
结构50(1m)线是用来控制结构楼地面的高度,是浇筑楼面混凝土厚度控制线。
建筑50(1m)线是用来控制建筑地面完成面的高度,是建筑地面装修的控制线。
一般来说,建筑50(1m)线比结构50(1m)线要高一些。
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地面做法的厚度。
同时建筑50(1m)线也是安装工程施工标高控制线。
我们在标高线之前,要看清是建筑施工图标高还是结构施工图标高,一定不要搞混了。
请关注“建筑工程学习院”,将持续分享建筑工程的经验和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