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报告综述:新材料按产业阶段划分成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 料三大类别。
先进基础材料主要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轻 工、纺织等基础材料中的高端产品,关键战略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装 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稀土功 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前沿新 材料包括3D 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
液态金属具有高强度、高硬度,极强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非常好 的散热性、电磁屏蔽性以及自驱动性。
目前液态金属可用于散热器 和电子增材制造领域,但凭着其优越的性能,液态金属在未来还有 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3D 打印用合金粉末可以分为铁基合金、钛及钛基合金、镍基合金、 钴铬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
由于3D 打印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 广阔,打印用的材料合金粉末也相应拥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
目前 我国高端3D 打印用合金粉末也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阶段。
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特点,应用领域有输电电缆、 超导发电机、超导磁体、超导限流器等。
目前国内超导材料主要从 美国和日本进口,成本昂贵,超导行业发展必将产生对超导材料大 量的需求,因此,超导行业要发展壮大,超导材料必须国产化。
高温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断裂韧性、抗氧化、抗热腐蚀和热 疲劳性能。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和能源领域。
高温合金作为航 空发动机投入的重点材料,未来增速较为可观。
中长期来看,核电、 工业、舰船等领域突破性需求也带来高端合金行业的需求。
稀土按功能划分为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 发光材料、稀土超抛光材料五大类。
不同种类稀土都有自己独特的 性能和应用领域。
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资源拉动了我国稀土功能 材料的快速发展。
我们认为新材料企业不同于互联网企业拥有未来巨大流量变现的 可能,P/S 的方法并不试用,此外P/B 的方法更适用于强周期的 重资产行业,EV/EBITDA 的估值方法适用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考虑 到新材料行业属于成长型行业同时天花板较高,PEG 是一种合理的 方法,但新材料行 业的盈利增速并不稳定,盈利增速的 方差较大, 如果仅凭个别年份 的高增长就给予较高的估值,很可能在下一个年 份就遭遇戴维斯双杀,因此我们认为结合合理P/E 的PEG 方法更适 合 用 于 给新材料板块 进行估值。
报告内容:1、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梳理 1.1 新 材 料 的基本概念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 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 明 显 提 高 和 产 生 新 功 能 的 材 料 。
新 材 料 产 业 是 材 料 工 业 发 展 的 先 导,是 重 要 的 战 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建设制造强 国、巩固国防军工中占 据重要地位。
“一代新 材料造就一代新装备,一代新装备 需要一代新材料”,每 个工业强国的崛起,都 需要雄厚的材料工业作为坚强支柱。
新材料作为基础性和支柱性战略产业,是高新技术的先导。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更是如此,《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 料确定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并在随后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 路线图(2015 版)》中,明确产业需求、目标、重点产品及关键技术,确立新材 料产业发展路线。
进入“十三五”后,为促进新材料 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相关政策频频加码。
从 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加 快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 业发展,到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 展领导小组;从发布《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到为中国制造2025 增添百亿专项基金,不断在政策上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持。
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 料产业总体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
1.2 国 家 发 展新材料产业 的重要意义 新材料作为国民经 济的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 业发展等的关键保障,是 各国战略竞争的焦 点。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从材料的应用历程可以看出,每 一次生产力的发展都伴随着材料的进步。
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 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欧美 韩日俄等全球20 多个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与新材料有关的产业发展战略,启动 了100 多项专项计划,大力促进本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材料产业起 步晚、底子薄、总体发展慢,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新材料产 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瓶颈。
在国民经济需求的百余种 关键材料中,目前约有1/3 国内完全空白,约有一半性能稳定性较差,部分产品 受到国外严密控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结构提升的关键期,加快发展 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3 国 家 新 材料产业政策 梳理1.3.1 国 家 新 材料产业政策 脉络 1.3.2 重 点 新 材料相关政策 文件摘要 (1)《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新 材 料 是 十 个 重 点 建 设 领 域 之 一 。
以 特 种 金 属 功 能 材 料 、高 性 能 结 构 材 料 、功 能 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 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 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 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 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 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2)《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市场需求为主线,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技术 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材料、绿色发展、两化融合、资源保障、国际合作等为重 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到2020 年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 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3)《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以创新驱动为导向,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稀土战略资源保护,规范 稀土资源开采生产秩序,有效化解冶炼分离和低端应用过剩产能,提升智能制造 水平,扩大稀土高端应用,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稀土战略价值和 支撑作用。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新 材料基础支撑能力 。
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推动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 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加强新材料标准体系建设, 提高新材料应用水平,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
到2020 年,力争使若 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初步实现我 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推动新材料产业提 质增效。
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 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品质特殊钢、新型显示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绿色印刷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以 应 用 为 牵 引 构 建 新 材 料 标 准 体 系 。
围 绕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术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节 能 环保等产业需求,加强新材料产品标准与下游行业设计规范的衔接配套,加快制 定重点新材料标准,推动修订老旧标准,强化现有标准推广应用,加强前沿新材 料标准预先研究,提前布局一批核心标准。
加快新材料标准体系国际化进程,推 动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促进特色资源新材 料可持续发展。
推动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特色资源 高质化利用,加强专用工艺和技术研发,推进共伴生矿资源平衡利用,支持建立 专业化的特色资源新材料回收利用基地、矿物功能材料制造基地。
在特色资源新 材料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各环节,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与工艺。
发展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