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地区将人过世后至立墓碑俗称为白事习俗。
清代宣统《定安县志》记载:居丧遵文公家礼、邱文庄仪节。
文公为宋代理学家、儒学家朱熹。
邱文庄为明代理学名臣邱浚。
即定安地区的白事礼仪习俗遵从朱熹的《朱子家礼》,邱浚的仪节。
定安地区的白事风俗可分为出殡前,出殡,归葬后及其他事宜四部分。
出殡前1、寿终正寝寿终即阳寿终结,一般是指自然死亡。
人死在外地或不在阁厅咽气的皆称为外忘。
正寝,就是人在阁厅(香火宅)里咽气后,放在阁厅里,头朝北,脚朝南,并且位置要在宇梁的前面。
人在咽气前的那一刻,要放在阁厅里,见祖宗面。
在咽气前,家人要为其净身,穿上寿衣、寿鞋,男子要戴寿帽。
穿戴整齐后移到阁厅,一般是公阁前的地上铺上草席,将其移放在此等待咽气。
头部要枕在一个瓦当上。
有的地方会在此时喂半口饭。
如果难以咽气,传统风俗认为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公阁上的祖先,认为是祖先照让其难以咽气。
这时候就需要用米筛将公阁上的祖先牌位或者香炉遮住。
一个原因就其还有牵挂的事或者人,要向其说明事情原委让其早日上路。
2、报丧待死者咽气后,将阁厅里的家具全部搬到门口。
用白布将死者盖住,全家放声号哭。
后燃放鞭炮,宣告死者死亡的信息。
然后屋门关上。
古时由人给死者的女儿和外地的至亲报丧,现在改为电话告之。
告之时不说死字,一般说:不在了,没有了。
3、帮助料理后事接到死者死亡的信息后,家族里的人就会过来帮助料理后事。
死者的家人从现在开始,将不会做任何事情。
主要靠族里的人帮忙。
只要帮了忙,死者的家人就要给帮忙者利是。
由于不能给红包,一般给的是零钱。
4、奔丧奔丧的一般是死者出嫁的女儿和在外地的儿孙辈。
女婿及其他亲戚不参加。
定安地区一般是死者去世前叫女婿、亲戚过来探望。
死者的女儿回到村口或者路口处,要放声哭泣。
一路哭回香火宅。
5、请道士道士,在海南很多地方又叫三白公。
由帮助料理后事的亲朋请来三白公。
从立死者灵位开始到整个白事仪式结束,都由三白公主持。
6、择风水宝地传说阴宅阴宅风水宝地能福荫庇护子孙兴旺发达。
因此择风水宝地安葬是整个白事仪式的重要环节。
因为风水宝地难寻,一般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后就开始寻找了。
择好风水宝地后,请地师堪舆好方向,就请人挖好墓穴。
7、做斋在定安地区,做白事斋又叫幽斋。
这里的幽斋分两种,一种是一步到位的。
一种是分时间做的。
一步到位的幽斋叫十二繁观。
做十二繁观斋后,就不再做什么斋套了。
只是十二繁观斋斋套多,花费巨大。
旧时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操办。
分时间做的幽斋是封棺斋、五七斋、登龛斋等。
俗话统一将这些斋称做家门斋。
8、守灵死者过世后,立灵位后到出殡前要守灵。
守灵同在香火宅的阁厅,在阁厅的角落铺上草席,在此守灵。
9、入棺古时,要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出殡。
现在程序简化,如果不是做十二繁观斋,三天内就要出殡。
由于现在交通工具方便,一天内就可以达到,一般是第二天就出殡了。
出殡前,要进行入棺礼仪。
由三白公选定的时辰入棺,入棺时,由三白公净棺。
后在棺底四个角放上符和光银。
没有光银用铜钱代替。
10、盖棺死者入棺后,亲人们便按辈份、年龄、性别为顺序,排队绕棺为死者敬酒。
传说死者是可以把穷、把病带去的。
在敬酒时,如果有病疼或者家庭穷困不如意者可以和死者说明,让其带走。
敬完酒,三白公做完斋后就盖棺。
古曰:盖棺定论。
做人的一生在此终结。
一盖棺就再也见不到了,全家放声痛哭。
出殡出殡在定安地区俗称送上坡。
送上坡的时辰由三白公选定,一般在午后下午两点以后。
1、唱哭丧歌在出殡前,妇女要唱哭丧歌,哭丧歌有唱词。
歌词大体述说死者生前功德、恩惠和吊丧者的悲痛感情,并祝死者早登天界。
定安地区有人过世,附近的妇女也会来香火宅前唱哭丧歌。
唱哭丧歌时要披头散发。
这个风俗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
2、戴孝按传统风俗,在五七天都要戴孝。
定安地区的戴孝是出殡的时候要戴新草帽,穿白衣黑裤,手上系上一条白绳,胳膊上别一小块黑纱。
3、送终人员按风俗,不是谁都可以送终。
如下人员不能送终:夫妻不相送,辈分大的不送辈分小的,年纪大的不送年纪小的,选定的人不能送。
同公脚的可以送。
4、送终古曰:养老送终。
送终是最大的孝道。
到时辰出屋后,抬棺材的走在前面,长子或者长孙拄着龙柱抚棺紧跟在后,其他亲人按男女长幼顺序排队随行。
送终亲人是要赤脚送终。
一路随行,一路放鞭炮撒纸钱,哭声阵阵哀声连连,为死者送行。
定安地区有的地方女人不能送到墓地,要半路返回。
返回时不能回头看。
5、入土到达墓地后,棺材按三白公选定的墓向放入墓穴中。
送终的亲人绕着墓穴一圈,然后每人掬一把土洒到墓坑中。
长子或者长孙把龙仗插到墓向的正前方。
后抬棺人员填土。
送终亲人按来的顺序列队返回。
返回时不能回头看,据说回头看亡者灵魂将被摄入而随其返回家。
送终的出嫁女儿从半路返回夫家。
6、抹眼睛在家的亲人要用橘子叶煮水,等送终的亲人回来后用水抹眼睛。
归葬后1、送旧出殡后,死者的所用衣物、器物等一律扔掉。
风俗认为阴阳两隔,阴间有阴间用的东西,阳间有阳间用的东西。
如果子孙用死者的东西又怕死者怪罪。
2、守七从出殡后到一七,死者的亲人要为其守七。
守七期间,所有亲人不外出,不做工。
守七要守夜,守夜不是睡在床上,而是像守灵一样睡在香火宅的阁厅。
3、做七古俗葬后要七日一祭奠,直到七七四十九日。
现在定安很多地方只做一七、三七、五七。
男死者三七最隆重,女死者五七最隆重。
在第六天的晚上,就要为头七做准备。
一般要用鸡、甜粿等摆在死者的灵位前。
一过凌晨一七一到就开始祭奠。
祭奠的时候,传统认为死者会幻化为动物前来。
一般为螳螂为多,也会青蛙、蛤蟆或者蛇等。
此时不要打更不要敢,祭祀完自然会离开。
天一亮,要进行走七。
按男女长幼顺序排队戴送终戴的草帽赤脚到镇上的海南粉店吃海南粉并买粉回来。
路上遇上熟人不问不应。
回来把戴的草帽扔掉。
死者的女儿也带着鸡和甜粿等回来做七。
到路口处放声。
一七祭祀礼仪完成后,甜粿切割分块分给周边的人。
三七和五七除了祭祀分食,还要烧冥纸冥衣冥器等。
五七后将手上的白绳去掉。
七七前不能理发,不能参加娱乐活动。
4、牵上公阁旧俗到死者离世百日,要由三白公做斋将死者牵上公阁,和祖先平起平坐,享受后世子孙香火。
现在牵上公阁也可以在对年或者三年期满时。
时间由三白公选定。
三白公做斋的科目一般为:凭起追修、拔亡解释、朝礼颁赦、破局炼度、演经贡王、妙献翻魂、拷鬼分休、洒净酬愿、给据引登、祈求家门平安发达。
做斋要烧冥房冥纸冥衣冥器等。
同样同鸡和甜粿等祭祀。
做斋完后,甜粿切割分块分给周边的人。
做幽斋期间恰逢儿媳妇或孙媳妇娘家做平安斋的,不回去拜平安斋,以寄一条衣服回去代替。
5、守孝三年因为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父母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死者去世第一年不贴对联不放炮不做军坡。
古俗丧父母的要守孝三年,为官者要辞官守孝。
三年守孝期间,儿女当年婚嫁可以,过年后则要间隔三年。
三年内不动工盖房。
6、立墓碑三年期满后,问过三白公后,选定日子立墓碑。
出嫁女儿要回来。
立完墓碑后整个白事礼仪全部结束。
其他事宜1、部分地区风俗认为未能在香火宅阁厅过世的,皆称不正寝。
对这些过世者,没有守灵的程序。
棺材送到村外直接抬到墓地进行简单的仪式后埋葬。
七七和百日祭奠仪式和正寝者相同。
2、部分地区认为如果死者的死期恰逢农历初一。
初一死期大,不做七。
除非有预兆出现后,问三白公后才做七。
3、部分地区认为如果夫家盖房时,恰逢父母过世。
出嫁的女儿可不送终。
天大地大,父母最大。
父母大过天。
出嫁女儿可问过三白公解克后,为父母送终。
4、没有结婚的男孩过世,有人将此类过世的人称为插拉子。
此类过世的人没有经过披红礼,是不能做斋牵上公阁,登龛和祖先平坐,不能入祠堂,享受后世香火的。
插拉子安葬不看风水,以前因经济条件只是草席包裹草草埋葬。
现在一般都会用棺材,盖棺前让孩子左手拿一个鸡蛋,右手拿一朵花。
父母对其念:侬啊侬,如果有人要抓你,你就说你要拿着鸡蛋和花去花园玩。
念三遍,孩子就会到花园转世投胎再做人。
送上坡,父母送葬。
父母连续三日前来祭奠分食。
此后不做记号,不再祭奠,不再过来看望。
5、没有结过婚的女孩过世的丧礼同男孩一样。
盖棺前让孩子左手拿一个鸡蛋,右手拿一朵花。
父母对其念:侬啊侬,如果有人要抓你,你就说你要拿着鸡蛋和花去花园玩。
念三遍,孩子就会到花园转世投胎再做人。
送上坡,父母送葬。
父母连续三日前来祭奠分食。
此后不做记号,不再祭奠,不再过来看望。
传统风俗认为如果女孩不能顺利投胎做人,后可能会变成姑妈鬼。
回来找父母要结婚的。
在海南其他市县有方法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但是定安地区还没有此类风俗。
6、传统风俗认为上吊者可能会变成厉鬼,如果超度不干净会传染给下一代。
上吊者的丧礼除了三白公做斋外,如果是上吊在房梁上的要把房梁和不干净的东西赶到野外。
7、如果死者威望高,公阁高,亲戚和朋友是可以来拜祭和送行的。
待盖棺后,亲戚和朋友可依次进入香火宅的阁厅。
死者的亲人此时放声哭泣。
亲戚和朋友依次向死者敬酒。
此后在香火宅外等后,等出殡后跟在死者的亲人后一起送行。
送行者赤脚戴小块黑纱。
送到半路返回不回头望。
8、部分地区认为碰到送殡队伍或者死者没有过“七日”祭期之前,死者的家人是不能到别人家去的,认为会给别人带去“衰气。
其实不然,实际上风俗是认为死者会带走一些东西。
为避免带走一些东西而选择避让。
定安是礼仪之地,白事风俗虽然遵朱熹《朱子家礼》,但是受邱浚《家礼仪节》影响更甚。
与其他地区白事喜办不同,定安地区是白事简办。
所有的白事风俗礼仪只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安息并得到超度再登极乐世界,让活者的人好做食。
附:《哭七歌》一七到来女身单,丢我幼年在世间。
坐在柴边听柴叹,想见你容真艰难。
二七寄银三五封,寄去阎罗理应当。
阎王欲问乜人寄,长命寄去短命人。
三七起佛剪新装,纸衣烧溶怎做穿。
常候剪长你嫌短,这下长短你莫嫌。
四七行行去看墓,眼汁流流不见路。
黄土盖棺眼尾密,把你骨头去埋土。
五七英灵如个梦,燃灯入房房空空。
看上床铺与蚊帐,双双枕头单单人。
六七扣起四十二,踏上神床夫喂妻。
一世夫妻从此止,割断肚肠几残凄。
七七人来行房斋,不见男人理这下。
你在阴间我阳府,此下要哭日哭夜。
做斋做斋做斋时准备烧给逝者的纸制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