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元代沉船的考古发掘中,就发掘了最早的刨子,这是有记录以来发现最早的刨子。
有了刨子,木匠师傅对木材表面刨平技术,可谓是如虎添翼。
但是对于硬木而言,当时的刨削效果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原因有两:一是元代的锻造水平很低,刨刃的强度还无法处理硬木;二是硬木在刨削时经常会出现戗茬的现象,尤其是带有瘤疤的位置,就更难处理了。
到了明代,由于技术的发展,锻造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出高强度的刨刃,为之后硬木家具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过境迁,一些简单的平面找平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时木匠师傅对木材表面工艺需求,就有后来在木材上雕饰一些图案作以装饰。
再发展的后来,雕刻工艺就分为:铲地浮雕、镂空雕和满雕等。
个人认为,铲地浮雕是最讲究的,然后是满雕、镂空雕。
同样雕刻一个图案,比如云龙纹,镂空雕只需要把主题图案雕成,多余部分切除就可以了。
满雕是不给布局留空白空间,整个画面背景被云纹堆满,飞龙穿插其中,给人密不透风之感。
只有铲地浮雕,需要在留白和图案中进行拿捏。
2017年北京保利拍出一对康熙时期的黄花梨大顶箱柜,其铲地浮雕便是一绝,构图动感十足,雕工精湛。
亮点铲地的处理,非常干净,这就是铲地浮雕的讲究之处,干净的区域被主题图案分割成若干块。
但是不论大小,是在同一张平面上的,在一个角度迎着光线看过去,反光呈平行状态,浮雕图案像是贴在地子上一样。
这是极其考验雕刻师傅水平的,需要用大小不一的刮刀,对留白处进行刮磨,非一般匠心所致,极其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