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阜阳1月16日消息(记者赵家慧)这个冬天,哈尔滨旅游爆火出圈。
期间,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一家面馆因免费让游客品尝太和板面在网上“火”了一把,也带动了阜阳美食成功“出圈”。
随着流量的激增,一些特产因超出网友对家乡特产的认知进一步引发广泛讨论,并逐步演化成新的网络热点,更多网友开始对家乡农业“大摸底”。
安徽省阜阳市凭借这波流量,再次吸引了各方注意。
百亿粮仓 点“绿”成金2024年开局月,一场盛会把行业目光引向阜阳。
1月7日至9日,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举行。
3天时间里,阜阳“搭台”,旨在凝聚智慧、整合资源,院士、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产业暨阜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这场全国级行业盛会之所以选择在阜阳召开,除了因为这里用不足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1%的粮食,是实力超强的农业大市外,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的话说,“作为安徽省与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阜阳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丰富,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到位,加快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具有诸多优势。
”自2008年以来,阜阳粮食产量连续16年超过100亿斤,是名副其实的“百亿江淮粮仓”。
此外,它还是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油、肉生产基地,生猪、肉牛饲养量全省第一,肉蛋奶总产、肉羊饲养量全省第二,培育“皖美农品”品牌29个,瓦大番茄70%以上直销长三角市场,百麓红托竹荪占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太和薄荷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在如今网络热门的“农业大摸底”中不仅品类丰富,实力更是不容小觑,这也为阜阳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会场外,茶歇台上备受赞美的番茄就是来自阜阳本土企业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瓦大1号”。
在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的“瓦大番茄谷”,记者见到了公司董事长吕彬,他告诉记者,这里整整780亩大棚,就只种植一种蔬菜。
工人在采摘番茄(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2014年,吕彬返乡创业,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经过一番兜兜转转,终于在2018年全面转向“鲜食番茄”研发种植。
“农产品中,绿色是底色,营养和健康是未来。
消费升级大势所趋,消费分级也不断出现。
我们提供的产品,要跟上消费者的步伐。
”吕彬说。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瓦大番茄的身影越来越多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商超里。
吕彬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亿元。
2026年,我们要努力突破6000万斤产量,突破10亿元的产值。
”瓦大番茄走上长三角餐桌,是阜阳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持续实施龙头企业引育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阜阳共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5家、总数全省第1,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207亿元,均居全省第1。
秸秆变肉 “牛气”上扬绿色食品产业地位稳步上升,不仅要求食品本身生态环保、安全优质,从长远来看,更是要求当地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阜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的实施意见》,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
本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期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博士对阜阳美食赞不绝口:“这次吃到的阜阳羊肉菜肴超出了我的认知!以前吃羊肉都是内蒙古、宁夏等地的,这次发现阜阳的羊肉也非常有竞争力。
”临泉没有草原,却有着“中原牧场”的金字招牌。
上世纪80年代,临泉农村家家户户养牛,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知名度。
2021年年底,临泉县就因“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
临泉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强劲(央广网发 临泉县委宣传部供图)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临泉县常年种植小麦160万亩,玉米120万亩,大豆、花生、红薯近10万亩。
生产粮食之余,临泉县也就有了丰富的秸秆资源,这就为临泉县发展畜牧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临泉县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行动,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擦亮“中原牧场”名片。
在吕寨镇谷河村方氏家庭农场内,一头头毛色鲜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饲料。
“这几年养牛效益还不错,我前两年只养了五六十头牛,现在将近有一百头了。
”农场负责人方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吕寨镇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共有4家,自家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通过政策宣传引导,鼓励散养户进行适度规模化养殖,吕寨镇逐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规模化发展。
在安徽宝临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将切割出来的牛腩筛选打包。
在政府的支持下,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集肉牛养殖、生产加工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阜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董事长刘小保告诉记者,临泉县不仅适合养殖,也有肉牛屠宰加工历史,一直是牛肉精深加工和贸易的区域中心,不少临泉人都选择从事牛肉贸易。
如今,企业生意蒸蒸日上也是乘上了政策的“东风”。
为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近年来,临泉县持续加大对肉牛全产业链企业招引力度、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与全国各地合作,开展高端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
目前,临泉县有规上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3家,年可屠宰加工20万头,拥有皖西北最大的牛羊交易集散基地,肉牛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
追“光”逐“日” 强链补链在阜阳,绿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底色”。
除了食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也是阜阳市重点发展的产业。
2022年,阜阳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上工业产值1090亿元,成为该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央广网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