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新】朱维新,生于1912年,于1984年辞世,四川省成都市人。
1962年经商业部批准命名为特级厨师。
14岁时,在成都荣乐园拜蓝光鉴为师,学习厨艺。
1950年以前在荣乐园、竟成园等著名餐厅掌厨。
1950年以后,先后在成都工人文化宫食堂、四川省交际处总府街招待所、外国专家招待所、中共中央西南局首长食堂任厨师。
1971年调金牛宾馆事厨并指导工作至去世。
在金牛宾馆任职期间,朱维新是承办接待外国元首和重要宾客宴会的主要厨师。
他热心教学,兼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烹饪技术培训班教师多年,带了不少徒弟,其中现代名厨毛锡成、罗开云等都在北京的北京饭店担任厨师,是制作川菜的技术骨干。
朱维新出于名师之门,技艺高强、精通川菜红白两案,尤长于烧烤技术。
其代表菜点有红烧熊掌、红烧鹿冲、清汤燕窝、八宝酿藕、水晶凉糕、椒盐油花等。
刘建成作品——熊猫戏竹【张青荣】张青荣,生于1913年,于1972年辞世,四川省双流县人。
成都荣乐园著名白案厨师。
13岁到成都北门罗清荣面铺学习白案技术。
曾先后在成都爨【注:cuan】味鸡、快活抄手店、家常味、吴抄手、龙抄手、汉口吴抄手等处任招待和白案厨师。
精通白案,尤善长大案技术。
其手工制的面条、抄手皮均有较高的水平,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注:大案负责大宗面点制作,包括手工面条、馄饨皮擀制及各种包子、馒头、花卷、水饺等制作。
小案负责筵席点心的制作,或按顾客需要制作各种点心。
面锅主要负责下面条。
】熊猫戏竹【张淮俊】张淮俊,生于1913年,于1989年辞世,四川省成都市人。
1984年经四川省商业厅批准命名为特三级厨师。
16岁时到成都和郇饭店当学徒,师从冯德新、袁汉承学习烹调技术,后到成都民生饭店、麦陇香饭店、花正楼饭店、徐来小酒间、嘉乐食堂等处帮工事厨。
1954年开设杏花村餐馆。
1957年合营后到成都芙蓉餐厅、少城小餐事厨。
1981年后,赴北京四川饭店、四川豆花饭庄、日月潭酒家任厨师、顾问。
张淮俊事厨60余年,钻研技术一丝不苟,除精通红案技术外,行业中的其它行当均能在行。
多年的厨师生涯造就他炉火纯青的技艺境界,被行中人雅称为“多宝道人”。
所制菜品被收入《中国名菜集锦(四川)》一书。
代表菜品有金线葫芦鸭、七星莲花汤、龙眼甜烧白、十景罗汉菜等。
198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
【刘建成】左二:刘建成刘建成,生于1914年,于2007年辞世,四川省新都县人。
197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特级厨师。
曾任成都市饮食公司技术顾问。
14岁时进成都怡新饭店从名厨陈吉山兄弟学艺。
1950年以前,先后在成都味腴食堂、浣花溪、重庆西大公司、成都广寒宫、竟成园事厨。
1950年以后在耀华餐厅主理厨政。
1961年起调任成都市饮食公司业务科长、技术培训科长等职。
在此期间多次举办中级厨师技术培训班,负责并参与研究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上技术课,为成都和川西片的地、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曾参与编写《四川菜谱》,担任《中国名菜谱(四川)》技术审校,并为中、日合编《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制作供拍摄的名菜,还与杨镜吾、胡廉泉合作编著了《大众菜谱》一书。
1979年4月参加四川省烹饪小组到香港表演烹饪技艺。
1980年赴美国纽约,任四川省与美商合办的荣乐园厨师长,1983年6月回国。
同年11月受聘担任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会评委。
他精通川菜制作技术,长于墩炉,对燕菜、鱼翅、海参等能用多种调制方法,充分表现出川菜的风味特色。
其代表菜有蛋饺海参、口蘑鱼卷、堂片填鸭、一品豆腐、叫化鸡、芙蓉虾仁、清蒸甲鱼、烤酥方等。
198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
20世纪80年代初,刘建成、曾国华在美国表演厨艺。
【伍钰盛】伍钰盛,生于1914年,于2013年11月12日辞世,四川省遂宁市人。
北京市特级烹调师,北京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特聘高级业务技术培训教师,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技术顾问、特聘讲师。
伍钰盛14岁到成都市天顺源饭馆、随田永清、甄树林学艺;1933年到重庆市白玫瑰酒家事厨;1937年后,先后在重庆的军政要员家事厨;1946年到上海市玉园餐厅掌灶两年,后随上海大业公司经理李祖永去香港任其家厨;1950年回到北京,先在东安市场筹办起四川食堂,后在西长安街创建专营川菜的峨眉酒家。
1983年担任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会评委。
伍钰盛继承并发展了正宗川菜烹饪技艺,在经营和教学中力主“正确继承不等于墨守成规,改进创新不能乱本”。
在教学中不仅手把手教技术,还言传身教授厨德。
他精通川菜全面技术,尤以善制汤、巧用汤见长。
其代表菜有烧牛头方、豆渣猪头、开水白菜、烧鱼翅、豆瓣大虾、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等。
伍钰盛【曾亚光】曾亚光曾亚光,生于1914年,辞世年月不详,重庆巴县人。
197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特级厨师。
曾亚光在重庆小洞天餐厅担任技术培训工作。
14岁时到重庆适中楼拜杜小恬为师,学习厨艺。
青年时代行艺于长江流域,先后在上海、南京、汉口和湖南常德等地的著名餐厅事厨。
1939年回到重庆,先后在国泰、凯歌归、小洞天等餐馆主理厨政。
1950年以来,多从事烹饪技术的教学、培训工作,担任重庆市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厨师培训班教研组副组长,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厨师千余人。
在直接与他签订师徒合同者10人中,刘大东、谢云祥都已成为新一代名厨。
他曾先后参加《重庆菜谱》、《四川菜谱》、《中国名菜谱(四川)》的编写工作,1959年由他口述,经人整理成《素食菜谱》。
1980年参与中、日合编《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制作供拍摄的名菜。
1982年应日本主妇之友社邀请,参加“川菜赴日讲习小组”到日本东京、大阪、福冈讲授川菜。
他精通川菜制作的烹饪技术,长于墩炉,对川菜干烧、干煸、烧烤菜肴的烹制更有其独到之处。
其代表菜有干烧鱼翅、干煸鳝鱼、叉烧填鸭、叉烧乳猪等。
制作之狗肉席、猴肉席风格独具。
1959年起当选为重庆市市中区和重庆市政协委员。
198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从事科技工作五十年”荣誉证书。
曾亚光作品——荷包鱼肚曾亚光作品——干烧鱼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