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屠辰玥,贝纳家主理人,收纳定制专家,擅长家庭收纳系统的设计、优化及落地,Open MUJI、南京宜家商场、南京市妇儿中心的特约讲师,南京市整理收纳专业委员会成员。
贝纳家的名字来自意大利语Bella casa,译为“美丽的家”,通过打造贯穿设计到收纳全流程的完整的空间功能系统,帮助更多家庭改善居住体验。
按照约定时间上门,敲敲门,主人说欢迎,辰玥笑着,从踏入房间后就开始了思考,每个房间兜一圈后脑子里已经把整个家整理一遍了,这是做整理收纳的职业惯性。
和《城品人物》聊天的这个下午,辰玥刚从一位新客户家出来,对方希望给10年的家升级,拓展新的储物空间。
有意思的是,辰玥遇到越来越多有共识的客户——光靠整理收纳本身并不能真正解决当下的问题。
“家的整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动态过程,随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改变,好的整理收纳服务永远以人为本,在动态更新。
”在她看来,“家”无关大小,只要空间设计合理,有主人的个性,就是最温暖的家。
这也是创立贝纳家的初心——让房子成为真正的家,成为家人心仪的空间、疗愈的港湾。
2017年成立至今,贝纳家专注于做贯穿设计到收纳的全流程空间收纳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帮助了上千个家庭改善居住体验。
这份职业也给了辰玥很多滋养,尤其看到因此而改变的一个个家庭、一段段关系,“整理收纳可不简单是一种方法哦”。
她慢条斯理地讲述着关于“家”的故事。
这也是辰玥的日常状态,永远很舒服、温柔、向内生长,让你放心把私人空间交给她。
贝纳家的品牌特约及政企定制服务在观察了500多个中国家庭后决定做贝纳家源自辰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观察。
2017年生了宝宝的她和爱人着手准备换新房,看着小家东西越堆越多,在意细节的辰玥很头大,事情永远忙不完的状态很烦躁。
辰玥继而把希望放在了新家的装修设计上,她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好维持,不用高频率地整理;第二是可持续,随着孩子的成长,空间也可以灵活多变、满足不同阶段的功能。
找了不少设计师,辰玥发现,对方都喜欢聊风格和审美,真正在意居住体验的设计师又不愿意接小型住宅。
辰玥家客厅辰玥家餐厅辰玥是那种有需求就立即学习的人,她咨询了不少整理收纳居家空间设计的课程,立马飞到上海学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考了日式的整理收纳证书,学成之后立即为新家操刀,也就有了如今这个频频被拍摄的网红小家。
朋友们来玩直呼好看,会一边参观一边夸赞。
辰玥也惊喜——真实居住后,舒服又容易打理,并且在住了五六年还能保持如初,也是归功于自己做的设计收纳系统。
比如电视柜整体做成了收纳空间,设计成不同大小的格子,辰玥又去宜家配了各种组件,几年后随着家里东西的增加,又陆续配了柜门。
辰玥的厨房曾有幸PK日本知名整理咨询顾问本多纱织的厨房,人气完胜关于中国的家庭空间辰玥很有发言权,她曾做过5年的家庭纪实摄影工作,会到各个家庭去拍摄,每次拍摄的照片出来后,很多客户都会说:“照片真好,就是我家太乱了。
”辰玥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说自己的家乱呢?与几百个家庭相处下来,辰玥发现与上一辈人的家庭结构不太一样的是,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城市的年轻人结婚生子后都是三代一起住,原初房子规划的空间在家庭结构变化后并没得到很好的利用。
书房变成杂物间、闲置的空间堆满物品,不会随着家庭成员的变化和成长升级,大部分家庭都有储物焦虑,觉得东西放不下,开始困惑为什么整理完又乱了?这些也是贝纳家要解决的。
辰玥家卫生间一站式收纳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日本1级(最高级)整理收纳认证的整理师之一,辰玥深受日式整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真正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水土不服”的部分。
“市面上的‘家政代劳型’收纳师多以“空间、物品”为核心,跟主人交流有限,整理后复乱的可能性很大。
”辰玥把日式整理精髓和本地生活痛点相融合,创立了以人为本的“舒适整理”理念,做一站式收纳系统解决方案,即从空间设计到柜内规划、从收纳用品物品的定位再到整理服务落地,4个环节环环相扣,真正做到长效系统的整理,一次整理,永不复乱。
这也是大家对于整理的误区,觉得只是具体地收拾某一部分,但实则是整个空间联动的收纳系统。
辰玥把这个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我们走进一个家庭,先会观察硬件,合适的位置有没有合适的收纳容量和结构。
再观察作为软件的收纳方式,用怎样的收纳工具整体配合达到人、物品、空间的均衡。
”辰玥和我们分享了130平的收纳系统升级案例。
现场方案“对方不缺收纳用品,也喜欢收纳,乱的原因是每间房都成为了多功能房——儿童房也是妈妈的临时办公室,五个书籍储物区,四个闲置储物区,衣物分布在4个房间、还有数不清的杂物四处散落……”辰玥下了诊断:动线混乱,功能交织,也是乱的根源。
在水电顶面、家具,基本上都没法改动的情况下,测量空间后处理掉一张闲置床,家具重新排布就完成每个房间的动静分离。
部分空间改造前后少量定制款满足各区域现阶段的储物需求,并为未来五年留足了灵活的弹性。
柜内部分会根据生活习惯进行精细化改造调整。
最终用时2天、15小时完成了收纳系统的升级和整理。
聊天过程中会感受到辰玥的敏锐和细心,讲到某一点会用眼前的物品来举例,她坦言这是一个体力和脑力都高强度的工作,“好在因个性的关系,我想得比较细,会根据家庭成员的使用习惯、心理需求、物品状态和未来需求心理去反复揣摩,还有完善的回访机制,让我们几年间飞速成长。
”而以一站式收纳系统解决方案为原点,贝纳家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展,一站式搬家规划整理、在住房改造整理和新房的收纳系统重新装修,还有一系列深受欢迎的整理收纳培训课程。
人·物品·空间整理收纳起源于美国,在日本传播,这些年在国内迅速发展。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家政服务职业下新增了“整理收纳师”的新职业工种。
网购、促销、买买买……也让家庭空间紧缩,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为收纳付费,这些都意味着整理收纳市场会成为另一个千亿级风口。
辰玥一直在思考背后的动因,整理收纳不是简单的物体的摆放和归纳,而是关于人、物、空间关系的变化——环顾四周,从居室到办公空间,当一件件物品不断被购入,也慢慢忽略了与物品最初的关系。
收纳设计案例案例在辰玥看来,整理与收纳是慢慢厘清自己与物体关系的过程,关系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我们收纳的不只是物品,还是生活方式的重新梳理。
你能更好地对待身边的物,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简化自己的思绪,不太容易被干扰。
”做儿童房改造时,辰玥会把之前带不同组合展示台的书桌换成最简单的款式,干净的桌面旁边配一个立式书架,尽量多增加一些储物空间,不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在各处。
收纳设计案例案例比如给一个独居女孩做收纳系统升级,虽然被对方堆满衣服和杂物的空间惊呆,辰玥并没有鼓励女孩断舍离。
了解到对方喜欢学习后,先是重新规划出独立学习区,继而增加衣柜等储物空间。
收纳空间的设计上辰玥会花更多心思,不是收纳,而是尽可能让女孩1000多件衣服都露出来,一开衣橱就知道自己竟然有这么多衣服,会减少买买买。
比起技巧,辰玥觉得最重要的是人性。
她会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的不同而调整方法,比如厨房用的瓶瓶罐罐,喜欢原瓶就用原瓶,不会刻意摆置好看的器具。
有的老人觉得晾衣会让衣服变型,贝纳家团队就会教老人不同的叠衣方法,不做挂衣的设计。
整理后还有电子版服务报告,拍照展示不同物品的储存位置的同时,也会写下相关空间维持的技巧和建议。
电子版服务报告会反馈给客户具体的收纳位置女性的家庭空间这份职业的特殊性还意味着进入一些私人空间,继而在物件陈列的习惯与喜好中了解一个个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
而通过整理收纳服务,也让一些坚硬的关系开始松动。
辰玥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有意思的客户故事。
“表面看起来很整齐,不代表这个家就没有问题”一个咨询案例中,女主人表达了自己多年的困惑:自己可以把家整理得非常整齐,但只要一出差就乱套。
到对方家里实地看了一圈后,辰玥立刻明白了原因。
“对方的收纳秩序太复杂了——比如所有的乐高都要归入原盒,并且件数与形状都要与盒子上一样。
这些严苛的规则也让家人没办法达到她的标准。
”辰玥尝试在分类逻辑上简化,比如乐高按照建筑类、人物类这样的大类收纳,此外也教她了一些新的收纳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家庭的参与度,“总是抱怨老公孩子没有按照你的方法来做,久了大家也就不爱参与了,毕竟怎么做都不对嘛。
”“女性在家庭空间中的位置”一个儿童房改造的案例,孩子妈妈希望辰玥把一间储物的房间改造成孩子的卧室,辰玥和团队给房间增加了衣柜和书柜,之后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收纳。
整理的过程中孩子的爸爸也回来了,大家一起聊整理的方法,爸爸也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还在电脑上记录了物品的摆放位置,说以后也要参与家庭的整理。
这让妈妈非常惊讶,原来孩子的爸爸很少过问家里的事,因此也有一些矛盾。
还有一个案例中,女主人总是抱怨老公进屋把钥匙乱放,“我玄关明明就有给他设计抽屉,他为什么就不能把东西放抽屉里呢?”“你老公就是一个比较怕麻烦的人,他可能多一步都不愿意做,你能不能换一下你的规则?”女主人希望是空无一物的状态,辰玥提议选一个好看的收纳盒,但不要盖盖子,自然而然“矛盾”就解决了。
这也是多数中国女性在家庭空间中的处境,虽然女性管理家庭空间,但管太多就会有矛盾。
这和日本的整理收纳行业完全不同,主妇是规则的制定方,家庭成员都要遵守。
另一个现象是,辰玥发现大部分客户都是女性,其中大部分又都是事业女性,这也让她思考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
“以前不少客户的家人都不理解对方购买整理收纳服务,觉得这不是你的事情嘛,为什么还要请别人来帮忙,只有看到我们服务的细节才理解科学的整理收纳和日常的收拾是不一样的,真正的整理收纳一定可以帮助一个家庭省掉很多时间和口角。
”因此辰玥和团队开始做陪伴式整理服务,主要是让家庭成员一起参与整理,传授一些实用方法,提高参与度和空间保持时效,真正解放家庭中的女性。
辰玥和团队断舍离?扔?在聊天中辰玥反复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你是一个喜欢把东西摊开在眼前才能找到东西的人,那我们就会减少封闭型柜子,多做一些展示陈列型收纳。
如果发现小朋友对颜色很敏感,我们就会尝试用颜色标签来分类。
”当人深处居室中,以对方的性格、喜好、职业发散,找到真正的需求,并且加入时间和成长,也愈发趋向于一种本质需求。
这也是辰玥对于“断舍离”的真正感悟,不是一味地扔,是不断找到“我”与“当下”关系中的真正需要。
虽然国内最早的整理收纳风靡因与“断舍离”有很大的关联,但辰玥不建议初学者一上来就进行断舍离,更多是尝试通过软件和硬件的打造设计留存下更多的东西,“‘我’和‘当下’的关系并不容易找到,很多人都对‘当下’没有具象的概念,需要不停地实践。
”即使是作为整理达人,辰玥也才断舍离4年,好处是现在换季只需15分钟就可以搞定衣橱,衣服也买得少了,更多买经典、好搭配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的也会立刻退掉。
聊到变化,辰玥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不会因为“乱”而焦虑了,也可以接受乱,因为她知道一会该怎么做。
“整理收纳是为了一种简单好住的生活方式,让生活从一种模糊状态到确定性,给生活一些掌控力,不会浪费时间在高频率的大扫除和找东西中,也会节省下来很多时间用来休息。
”这些可能放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最直观,辰玥聊起几乎和自己事业一同成长的儿子,“他从丢尿不湿开始就知道物归原位,自己爬着去丢,后来学会用方便自己的方式去收纳,他会把儿童柜的抽屉抽出来换个位置,说这个放低了拿起来方便,会自己去改造。
”前段时间辰玥教会了儿子断舍离,辰玥在地上分别贴上“要”与“不要”的字条,儿子很容易就分出了类。
从孩童就建立起自己的规则秩序和取舍,也是辰玥觉得做这一行业的幸事。
【对话辰玥】整理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城品人物:分享一位成长路上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
辰玥:可能不止一位。
讲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苹果老师,也是【城品人物俱乐部】的成员。
从她那里我才知道讲师不仅是讲课的,还要学会怎么经营和卖课。
我知道了课程是要有矩阵的,产品也要有矩阵,目标客群怎么一步一步被找出来。
我这两年的创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受了苹果老师的影响,她给了我一个对于商业地图的系统认知,让我从传统的技术型慢慢向运营型转变。
城品人物:创业贝纳家这些年,自己的状态有哪些变化?辰玥:在具体收纳的工作中从追求表面的秩序到关注好用的细节,现在乱而不慌(笑)。
还有情绪稳定了,能量场有提升。
创业前我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比较爱纠结,会内耗,也会出现错失机会的情况,现在会主动去表达,更加健谈,和想要与人链接。
城品人物:2024年有哪些想做的事情?辰玥:提升服务标准颗粒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还想再给自己的家做一次改造,孩子大一些了,想把儿童房变成卧室和书房,空间需要做一些优化和升级。
城品人物:推荐几本实用的居家整理收纳书籍。
辰玥: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可以对什么是整理收纳有基本的认知,也会有一些实操方法,让你开始意识到整理收纳在人生的重要意义。
阅读中,我建议不要沉迷细节,因为技巧它是应用在空间里。
还有《小家越住越大》,中式的居住和居住空间相关的一个收纳书,更多讲的收纳和设计和功能之间的一个关系,比较针对国内的家庭,尤其是有装修或者改造需要的话,可以合理利用空间,让房子成为家。
城品人物:工作之外会有什么喜欢的事情。
辰玥:会去爬山,我家离紫金山很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爬山,还有健身,会在家里自己健身。
城品人物:整理收纳这样的职业会不会有强迫症,看到凌乱就很想收纳?辰玥:我不会,其实大家蛮怕这种清洁强迫症的,每次我讲课,给学员做一些指导,进家之前对方都会说“我们家很乱,你不要介意啊”这样的话,但其实我不会。
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他可能觉得他家很乱,在我看来就还好。
城品人物:在你看来,从事这个行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辰玥:具体的技术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学习,还是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
以前开课的时候有的学员一开始看到面前100多件衣服就有点烦了,热爱的人在做的过程中是汲取能量是被滋养,会有成就感。
目前的团队都是最早从我们的培训中脱颖而出的,大家都很热爱整理收纳这件事。
包括每次开会大家会一起制定规则,我们会从客户案例出发复盘最近的心得,系统的收纳方案也是通过一次次复盘和实践慢慢完善的。
撰文丨杨朝花图片提供丨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