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新疆的阿图什县出土了1.8万枚喀喇汗王朝的钱币,一共130公斤,数量惊人。
可惜,这些钱币经过千年的腐蚀。
早已锈迹斑斑,字迹难辨。
经过学者们的精心整理研究,终于在其中的18枚钱币的背面发现了“桃花石可汗”字样。
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学术界。
喀喇汗国钱币震惊学术界的不是这些钱币,而是这些钱币上面“桃花石汗”的铭文。
什么是“桃花石”?为什么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会自称“桃花石汗”?这些谜团在困扰着中外学者。
实际上,“桃花石”很好理解,也就是“Tangas”“ Tabγač”(突厥语)。
在中古时代,北方的突厥人、西方的罗马人都将中国称之为“桃花石”,“自隋唐以来,东罗马帝国及其他西域诸国皆称中国曰Tangas”。
11世纪前的穆斯林史家比鲁尼的著作也用:桃花石来称呼中国,多桑的《蒙古史》同样把中国叫做“桃花石”。
喀喇汗王朝君主自称是“桃花石汗”,意味着喀喇汗王朝认可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此说来维吾尔族(喀喇汗王朝是回鹘人建立的,而回鹘是维吾尔的前身)早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中国认同。
那么这里的“桃花石”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许多学者提出“桃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