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实施老城区更新改造。
推动沈飞、东塔机场等重大项目搬迁改造,加快低效工业和批发市场用地腾退改造,加强工业用地腾退土地再利用,推进满融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重视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营造良好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氛围。
以建设“完整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强各类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共建共享,补齐老旧小区配套民生短板。
推进老城区“生态+”,大力建设“口袋公园”、百里运河公园和郊野公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沈阳#a 沈飞搬迁沈飞的新搬迁地址:沈飞公司局部搬迁新址位于沈北新区,占地面积4.22平方公里,有效缓解飞机生产试飞的需求。
搬迁周期:预计为7年(新厂区建设周期5年,规划论证审批周期为2年),也就是2026年才能完全搬迁。
搬迁进度:项目有序推进,用地预审完成批复。
601所尚无搬迁计划。
新机场与724靶场距离过近,还需要推动724靶场搬迁。
b东塔机场搬迁2020年沈阳时任市长“恳请尽快批复东塔机场搬迁立项,国家发改委在项目建议报批(立项)环节给予支持。
”C满融地区规划建设,参考沈阳市和平区十四五规划篇2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进雨水系统管线建设,建设兴工、齐贤等子系统泵站和雨水干线,完善肇工、东西部截流等子系统雨水支线,建设曹仲、于洪新城西南部、东塔、首府等重点发展区域雨水泵站和雨水管线,建设东部生态调蓄湖,蓄存雨水,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实施滑翔地区、于洪新城、松山路地区、浑南区(三环内)、八家子地区雨污混接摘除工程,建设雨污分流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保证污水系统正常运行。
下雨积水,一直在行动,越来越好。
3.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完善、维护和管理现有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满足辖区内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等需求。
4.提升绿色建筑水平执行更高能效建筑节能标准,加强零能耗建筑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启动超低能耗建筑推广试点,持续推进建筑能效提升。
二 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1.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构建以地铁为骨干的通勤圈,完成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推进地铁3号线、4号线、2号线南延长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推进地铁6号线主体工程完工,到2025年,通车里程力争达到218公里。
编制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大运量轨道交通串联机场、沈阳南站、沈阳站、沈阳北站,实现机场与城市地铁网、有轨网无缝衔接,强化机场与城市核心区连接。
这几条线路不是有生之年项目,具体完工时间参考之前已发过文章。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提高公交与地铁接驳换乘能力,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范围。
新建铁西宝马、世博园公交枢纽,完善奥体中心公交枢纽,带动片区发展。
建设方特北、柳岸新居等5座公交场站,对地铁站点周边、重要干路沿线等公交站点进行港湾站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优化慢行停车环境主城区干道的200公里慢道进行提升改造,提高街道空间品质。
建设形成两大南北环城水系绿道和棋盘山“四山连爬”登山慢道,休闲慢道里程达到400公里。
增加配建泊位供给,盘活存量泊位,推动泊位共享,持续缓解停车矛盾。
三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1. 大力推进清洁供热新建扩建热电联产项目,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和小型燃煤锅炉房,优化供热管网格局,逐步形成二环内一张网,加快供热区域主力热源管网互联互通。
供暖逐步并网,二环内一张网,以后不用投诉找不到人,买房还得看供暖公司了。
四 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 提高供水能力优化水源结构,引入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辽西北供水工程,开展备用水源建设,推进城市供水统一管理。
重点解决开发区、高新区、示范区及大型工业项目用水需求,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配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管网覆盖率。
供水能力和稳定性提升。
2.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完成南部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完成红菱、姚千等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夹河污水处理厂关停。
利好名流公馆,新希望新盘,对整个长白岛 尤其挨着内河小区都是利好。
最后是沈阳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沈阳桃仙机场改扩建项目、地铁4号线、地铁2号线南延线、地铁1号线东延线、地铁3号线、地铁6号线、新绕城高速南线。
能源基础设施华润沈海热电厂,扩建大唐沈东热电厂、国新热电厂,原有国润热源厂、沈西北热源厂改造升级为背压机组热电厂,异地扩建沈阳热电厂。
电网工程新建(扩建)沈东主变、白清寨、康平-蒲河500千伏线路、新民茂台等4项500千伏电网工程,智能输配电网络新建(扩建)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1座,改造农村电网约403公里。
电动沈阳计划以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战略取向,强化政策引领和市场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
适度超前建设智能高效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
#沈阳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