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院 陕西省凤翔县(古雍城 )的东街文昌巷内,保留下来一座是明清时代风的大宅院。
它坐北朝南而居,由三座相通的四合院子组成,主要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是北方典型的富商私人宅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周家大院”。
跟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陕西省有很多地主富商,但比较有名的只有这四大家:“岐山县的郭家、宋家;凤翔凤翔的周家、邓家。
而古西府(今凤翔)的周家最有名望 。
其生意最兴盛,所以留传时间也最长久。
其宅院也最大,最为宏伟。
其整个宅院总体上呈长方形分布,现存面积大约一千二多平方米,共分四个院落∶“东院、中院、西院、北院等。
”整个宅院结构紧凑,院中有院,院中套院,呈现出安静、祥和、古朴、的形态。
家训、家教、家礼、家规、家风。
”更体现出了昔日周家良好的家训家风及富甲一方。
进正门穿过通道到东院,迎面就看见高大的照壁,主体用青砖砌成,上面刻有‘花开富贵’等精美的图案。
顶端全部配琉璃瓦装饰。
给人一种古朴、精美、大气的感觉。
越过照壁就进了东院,东院有正前房、左厢房、右厢房、耳房等房。
正前房的大正面厅墙上挂着周家历代祖先先人案,它记录着周家历代宗亲传承图,足足有十几代之多。
案下摆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摆着烛台,香炉,古瓷茶壶,茶碗,两边摆着太师椅,花瓶等物品。
右厢房是周家太奶奶的卧室,地方不大,但里面的物件摆放的有条不紊,正墙上挂着最后一位周家太奶奶画像,底下一条长桌。
两把靠背椅,旁边还摆着古瓷工艺等美术工艺制品,主要有‘寿僧仙桃’、‘麻姑献寿’、、‘八仙过海’、松鹤延年。
等靠着窗户搭着一个北方人睡觉的火炕,核桃木的炕边,磨的棕黑光滑,雕刻着精美图案砖炕墙,炕上铺满羊毛毡。
狗皮褥子,粗布床单,锦绣绸缎被子,炕头上还有一个炕桌柜。
左厢房现在已经改造成监控室了,禁止游人参观。
左耳房是周家主人房,客厅照样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子上摆着茶具等,左椅子上坐着一位老者。
生情安详自若,长胡须。
长辫子,身着精美的丝绸长衫,脚蹬平底靴,手里端着一个水烟筒,显然一位清代富商大贾。
右首端坐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夫人,一身锦绣的绸缎,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
这对老夫老妻是着周家最鼎盛时期长辈。
虽然是蜡像,但肤色 神情,衣服,头饰与真人无异,卧室内摆放着一张雕花梨木双人床。
床上绸缎被褥应有摆放有模有样。
右耳房是书房,账房,也就是周家财务大掌柜的办公,休息的住房,正面墙上挂着古日历,这个古日历不但有日期,还有天干,地支,四神方位等。
日历下面一排账本的格子柜,每个格子柜都挂着铜锁。
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算盘,几本账册,账房先生端坐在椅子上,左手翻看账册。
右手拿着笔,好像在对账似的 。
右侧卧室内,照样有床,床上有被褥等生活用品。
东院的后正房现在已经改造成雍成工艺品展览室了,四周墙壁上挂满了雍城古技艺术品,数量极多的雕版古年画、剪纸、对联、书法、字贴、绘画、草编等反映古代生活的工艺作品。
较大的作品陈列在四周的展柜或展架上。
展厅中央地是古雍州宋代时期城市模型沙盘,城墙,东湖,县衙,各条街道,苏轼(苏东坡)的府邸尽收眼底,栩栩如生。
可现在呢?城墙连影子也照壁到了,街道增加了,变得宽阔了,东湖已经修建的很大了,苏轼的府邸已经成住宅小区了。
向北过一门,就到了中院了。
左手边是闺房,闺房是旧时女子居住的地方,是大户人家闺女学习女工和休息的地方,当年周家的女子就在此处读蒙学、学女工、习礼仪,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绣花,里屋一张绣床。
右耳房是婚房,里面布置的很喜庆,张灯结彩的,一对年轻人正在举行婚礼。
从婚房的布置可看得出周家重视婚姻、择偶重德,善于创造美满幸福生活。
再往北去,一间大屋子里展示着从明,清,民国时期的服装样式变化。
通过一条过道,就到了中院了,左边的大屋是私塾,整整齐齐排列着三五排桌椅,几个可爱的孩子正在学习,有的在练字,有的在看书。
还有的在托着腮帮子在思考呢。
长胡须戴着眼镜的老师一脸威严,一手压着讲台上的戒尺。
一手搭在讲台边上,目视下面。
在他身后有孔圣人的画像。
学堂外,也几个孩子正在读书。
有的抱着书站着读,有的并排坐在长櫈的上读,还有的蹲在地上,一手拿着书 ,一手拿着小石子在地下边写边画着读。
再北去,道路旁修鞋匠坐在櫈子忙碌着,一只可爱的小羊从农家小孩挎栏抢青菜吃。
一只肥狗悠闲的半蹲在游人的身旁。
石磨,石碾子诉说着历史。
在通往另一个北院的门口,五六个农家人在演奏,或许是自娱自乐娱吧,也许在高唱陕西民歌,也许在唱陕西地方戏秦腔。
小院里面怎样?原来是下人居住的院子,现在已经成为新雅宅小区的一部分了,里面高楼林立。
往西院,就是农业家庭生产生活区域了。
房屋明显不再精美了,生产生活用具多了起来。
每个房子的屋檐下,都挂满了农家什物及生产生活用具。
光是耕地用的犁就有好几十种之多:“独犁、 翻犁、疆犁、大犁、二犁、等 。
”怎么会有这么多种犁呢?“因为每一种犁的作用和用途各有不同,没有参加过过农业生产的人是不明白的。
”套牲口的用具也依次挂着。
路边放着几辆车,运送货物的敞篷车;出行乘坐厢式的马车比较豪华的轿车等等的应用尽有。
不远处还有修车用的工具及其配件等。
路的另一边就有是牲口厩,健壮的马儿在槽上吃草,马夫正在铡草,还有人给另外黑马修马掌。
外墙上,屋檐下照样挂满了生活用品用具。
往道路东几步,紧挨豆腐房。
外墙上鲜红的辣椒串、大蒜编、玉米棒子串、还有鸡罩、兔笼、赶牲口用的鞭子等农家用具,正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房内石磨,灶台等做豆腐的用具齐全,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切豆腐,案板上排列着整整齐齐豆腐块。
往西走几十步再往南,就到了西院,西院也叫通衢市井。
是个工商业街市,北正房是戏院子,古典的戏楼,前面五六行较矮的长櫈,可以坐很多人,是一般劳动人民看戏坐的位置。
后面排列着四张八仙桌, 每张桌子各配六把椅子,桌子上备有点心,瓜子,茶壶茶碗,烟叶等物品。
是有钱人的专用雅座。
商业街直通向最南边的民俗馆, 中间有隔数十米就有供人们休息的长凳。
两边是各种商家店铺。
街道西面,从北往南第一家布匹店的,货柜上摆满了各色的布匹,年长的掌柜站在柜台,一位勤劳的中年妇女坐在织布机前正在穿梭引线。
第二家是铁匠铺,两位铁匠师傅大汗淋漓,抡起大小锤子正在捶打着器具。
通红的炉火,落满煤灰的风箱,淬火用的水缸,墙上挂满了已经打好了的器具:“斧子、铁铲、锄头,镰刀等”。
地上摆着着毛坯铁,煤炭等物。
第三家就是榨油房了,墙边墙角大大小小油瓮,油壶,排列整齐,年轻的伙计和师傅正在操作榨油机。
木质的而古老的榨油机,压臂顶着压头,伙计上栓塞,师傅扳动绞车收紧绳子,绳子拉着压臂下降,压臂带着压头下降,压得油菜籽里面的油料汩汩溢出,顺着油槽缓缓流到油瓮里了。
第四家是杂货铺,货物品种很多,柜台上有算盘,笔墨纸砚 ,大小杆称。
掌柜站在那里笑迎客人光临,在身后的货柜上,人们所需衣食住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一旁的地上还摆放好多藤编,竹编箩筐、铁锅 、菜刀、铁铲。
第五家就是当铺了,铁栅格隔出来内外两个世界。
里面是穿着绫罗绸缎的富人和奸诈的掌柜,外面则穷苦潦倒的雇农了,是急需要用钱的农人了。
穿着长衫的掌柜抿着嘴 ,翘着小胡子,双手托着一件皮货鄙夷不屑端详。
栅格外,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透过窄小的窗口,满脸期待的看着掌柜,也许她家遇到孩子生病了之类的急事,急等着钱用,没有办法,只能拿皮货到这里来先当些钱来救急。
要不,古时那有妇女抛头露面的。
街道东面第一家是花炮店,不大点的地方摆满了做花炮的原材料,器具。
有位大妈正在做炮仗。
靠墙的货架上,做好的花炮堆的像山一样。
第二家是酒房,大坛大坛的美酒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巨大的酒海排在后面。
掌柜站在柜台里边,露着笑脸,拿着提拔舀着坛子里的酒。
第三家是纸张店,一位妇女在纸浆池捞纸,一旁边很多晾晒架,站柜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身后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捆, 第四家是一家医馆,一位长胡须中医师座在凳子上,神情凝重,一手托腮帮,另一手搭在中年妇女的手腕上切脉。
第五家就是药铺了,门口一个伙计切药,另位碾药。
店内,药柜靠着墙三面排列,药材品种齐全,按次序排列,有条不紊。
掌柜提着小称盯着处方正在抓药。
边上放着几包已经抓好了的药。
这现存的十多个商铺,虽然面积都不大,但能看出周家当时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也反应出当时的百业兴盛,商贸昌通等盛世情景。
“通衢市井”最南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即雍城民俗馆了。
里面摆设着凤翔非物质文化作品及有凤翔名人传记介绍、艺人简介、泥塑木雕、剪纸、绘画、草编、木版年画、草编、刺绣、脸谱、皮影等。
这些传统艺术是西府大地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
它记录了凤翔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变迁。
老一辈工艺匠人留传下来的优秀代表作品无比珍贵。
其种类繁多,品种多样。
木版年画类门神、灶君居多:比较典型的如历史人物:秦琼、敬德、关公张飞等;神仙喜庆寓意画:如“天官赐福”、“麻姑献寿”、“福禄寿喜”等;也有表现民族英雄胜利的画面:如“左宗棠征新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也有讽刺性寓意类、“扶上高墙抽梯子”、“跟风扬碌碡”等。
各式各样的戏剧人物戏脸谱马勺。
表现夸张,生动幽默,很富有生活色彩。
主要有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蓝脸的典韦、花脸的敬德等。
北边墙上是摄影作品展,它表现了凤翔县兴衰的历史变化。
最大的一组照片是凤翔县古老而雄伟的城墙,宽阔的东门,县城墙等,城门城墙破破烂烂的,衣衫褴褛的人们三五成群,进出城出门。
另一副有名气的是一家五口的合影留念,丈夫和妻子坐在櫈子上,两个男孩,一女孩,穿戴整整齐齐站在前面。
叫人一看打扮,就是民国时期有钱人家或的地主老财的打扮。
那个时期 ,穷人那有钱照相呢!还有一些是反映外国人在凤翔活动的照片:“高大的教堂前,几个外国神父和两个修女合影。
” 最多的老照片黑白照片是反映县城旧貌以及人们生活艰辛之类画面。
还有一些军人训练的照片。
这些老照片都比较珍贵,当时能照起相的人本来就很少,照片存世所以就很少,所以能保留下来就已经很珍贵了。
彩色照片就很多了,都是现代表现凤翔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多很多。
出了民俗馆,向东穿过一门,就回到了刚才进门的那个院落了,东院,再从来的那个通道回走,就走出了周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