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灿烂的封建王朝,宋朝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华美的诗词歌赋,在家具上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里小编会带着大家欣赏宋式家具之美,首先先来看几张图片。
相信您现在和小编在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片时的心态时一样的:这些不就是时下流行的新中式家具么?我们在欣赏宋词的同时,却没有想到宋朝先人在家具上的审美也领先了我们上千年! 就以交椅为例,交椅的起源为马扎(胡床),但马扎不能倚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人进行了修改,并吸收了圈椅上半部分的特征,增加了靠背以及扶手。
交椅可折叠,体轻,便于携带;古时行军打仗,打猎出游,都可使用。
所以也有“行椅”之称。
据张端义《贵耳集》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用之。
遂号太师样。
”而当中的“校椅”即交椅,“秦师垣”即秦桧。
因“奉承时相”而改进的“太师样”椅子是一种所谓的“栲栳样”的交椅。
张端义所谓的“非古制也”,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新型家具。
由此可见,“太师椅”之名是从秦桧开始的,同时“太师椅”是我国家具中以官阶命名的特例。
交椅在古代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只有在当时领域中的“老板”才有资格坐;所以在古时便有了“第一把交椅”这样的说法。
因此成为了南宋达官贵人家中的常用家具。
圆搭脑型交椅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是明清交椅中的主要样式。
后来太师椅的称谓还发生了不断变化,例如明代所谓的太师椅其实是指的圈椅,而清代所谓太师椅则多指厅堂中风格稳重、尺寸较大的扶手椅。
宋代之前,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在《新唐书》中记载:“高尺有三寸,方八尺。
”其特征是大而矮。
到宋代,不少案在高度上和高脚桌并无太大区别。
如南宋陆游所说:"而其墓以钱塘江为水,以越秦望山为案,可谓雄矣。
"宋代以后,桌的使用功能越大,陈设功能就越低,案则是实用功能降低了,其陈设功能则增加了,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对较高。
宋代对于床榻,桌子,椅子,案几的实际作用都有了准确定义,也为后世留下了制作基础。
王世襄先生曾经将明式家具的审美风格概括为“十六品”:(一)简练,(二)淳朴,(三)厚拙,(四)凝重,(五)雄伟,(六)圆浑,(七)沉穆,(八)秾华,(九)文绮,(十)妍秀,(十一)劲挺,(十二)柔婉,(十三)空灵,(十四)玲珑,(十五)典雅,(十六)清新。
小编觉得用这“十六品”来形容宋朝家具,也是适当的,因为从审美风格来说,明式家具与宋式家具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感谢您的观看和点赞,我们抱着互相学习的心态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能与我们进行交流讨论,如果您觉得有讲述不当的地方也真诚的欢迎您提供高见。
(图片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