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溪,粤语俗语“唔使问阿贵”的发源地。
12月7日,“百千万 蓬江范”高质量发展看蓬江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江门后珠玑巷——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感受古韵悠然。
良溪是粤语俗语“唔使问阿贵”的发源地。
今年以来,良溪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发挥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和侨贤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优势,锚定文旅产业,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寻根文化古村。
底蕴深厚非遗丰富良溪古村开基久远,北宋时已有谢、龚、冯人氏居住,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罗贵率领36姓97户,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至今892年。
聚散随缘,迨至今日,罗姓成了良溪村的大户。
罗氏大宗祠。
良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为流传的珠玑巷人南迁传说于2022年5月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3年6月,良溪山黄皮果酒酿制技艺又入选蓬江区非遗名录。
被誉为“后珠玑巷”的良溪村,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良溪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才聚才到村创业。
推行资源发包、出租流转等多种模式,打造农耕研学基地、良溪夏日节等系列活动,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
如良溪村下辖村小组良东村就以此为契机,摸清村集体资产家底,整合村内闲置土地,通过资源发包,成功于今年将20亩耕地承包出去,村小组集体预计增收23万余元。
多元文化惠民协同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良溪村,犹如世外桃源。
一幢幢古旧的明清建筑映入眼帘,一条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幽深小巷纵横交错,加上村内随处可见的田园风光,仿佛置身时光隧道。
聚心湖。
美上加美,良溪通过发动乡贤助力村容村貌焕新颜。
良溪村注重人居环境整治,开展青云路升级改造工程,打造许愿树网红景点,丰富游客观光路线。
同时常态化联系511名乡贤,积极发布村情信息,借力乡贤智慧助推良溪振兴。
今年3月份,一在外乡贤慷慨捐资10万余元,购买凤凰树31棵、黄榕球100棵,种于村前围道路两旁,增添美丽风景。
良溪美丽还有内涵,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良溪村整合多元文化,形成高效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结构与体系。
以法治推动自治、德治,一方面纵向贯通,将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顾问、人民调解等业务工作实行开放一体化办公,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示范点。
另一方面横向联动,成立基层法治宣传队伍,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育文明乡风。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戴惠甜【通讯员】王静【作者】 戴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