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第2天,防控果然升级了!业主群里通知说,昨天核酸阳性住户诊断为确诊病例,跟该病例比较近的三层楼住户为封控区;我们这些稍远的楼层住户为提升管控区,除了错峰上下楼核酸,其余时间需要足不出户;本楼的其他单元为管控区;而小区的其他楼及区域为临时管控区,临时管控措施视全员核酸检测情况动态调整。
这则通知,我看懂了,也没看懂。
看懂的是,我和家人需要足不出户。
没看懂的是这几个名词:封控区/提升管控区/管控区/临时管控区。
我自己就是做风险管理的,很明显,不同的名词背后都对应着不同的风险评级以及不同的防疫措施。
我好奇的是,这几个层级,划分或评定的标准是什么?那来吧,查吧。
互联网时代,有问题,多半就会有答案。
有时候,朋友圈就会有答案。
看到王老师发的长图,第一时间点了赞。
可不就是给我科普的吗?您要是不清楚,也跟我一起来看看。
我直接上图。
图里唯一一个没有提到的就是我们楼层所在的“提升管控区”。
也好理解,就是处于封控和管控标准之间的一个级别,比封控区风险小一点,但又比管控区风险高那么一点,所以,需要“提升管控”。
而我们所在的“提升管控区”在具体措施上,是对封控区和管控区措施做了中和,兼而有之:既不能像人家封控区那样,完完全全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比如,还需要我们按要求自己下楼核酸),也不能视同管控区,人不出区就行,我们是不可以走出家门哒。
这么一理,心里就明白多了。
真心觉得,这防疫政策的颗粒度,够细!大国之下,一大切容易,而精准最难。
疫情面前,而且是持续且变化的病毒面前,能将防疫措施精准到小区,甚至是单元和楼层,非常不容易。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基层单元,在长时间的抗疫防疫中,对于如何既能有效抵御风险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真是一步一步在积累经验,也一次一次在优化措施。
所以,看到这些,心里就有暖意,就觉得困难是暂时的,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都会过去。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哦,还有一个,问问你,你知道门磁吗?晓得它长什么样子,又是怎么起作用的吗?我是今年1月去馨瑶妹妹的一朴茶书院时,第一次知道有“门磁”这个东西的存在。
那天,妹妹说自己刚解封,还给我看了她门上装的门磁照片,我凑近她的手机,瞄了瞄——白色的一个竖长条,不大,粘在大门上。
说真的,我就是好奇心重而已。
哪里想得到,时隔3个月,我自家门上也会按上这个玩意儿!要不是业主群里说,我们楼上下好几层挨家挨户已经全部装好了门磁,我都不晓得这东西已经在我家门上了。
社区工作人员到底是什么时候来装的呢?真是神奇。
我猜,往门上按个东西应该很快,且操作基本不产生噪声。
门磁装上了,目的当然是希望监督我们,更好帮助我们做到足不出户。
问题是,这个目的怎么实现?再次感谢发达的网络。
动动手指,答案立得,图文并茂。
配合防疫需要学习,居家隔离也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
保持好奇心,保护求知欲,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去感受他人,感受生活,更感受自己。
2/14,提升管控的是楼,门磁监控的是门,自由成长的是心。
我是冰融,这里是我的原创小花园。
2022,有您真好,欢迎您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