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剑英 编辑高雪梅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在竹林中砍伐制作竹编所需的竹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国家,关于竹的确切记载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
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竹的象形符号。
中国文人将竹视为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有正直、脱俗之意境。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言:“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又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据2019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竹林面积641.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98%,占森林面积的2.94%。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理事长蓝晓光表示,我国竹类资源、面积、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竹产业规模最大、竹制品生产最多和贸易量第一大国。
我国竹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品类众多。
2021年,竹产业产值接近3818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预计到2035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约占林业产业的10%。
7月7日,2023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为竹博会)落下帷幕。
本届竹博会集结了300余家行业供应商,展出1000余种竹产品,涵盖竹建筑、竹家具、竹日用品、竹食品、竹工艺品、竹机械等六大展区,数十个头部品牌入驻。
“发展竹产业,一定要主攻第二产业,把竹加工搞起来,再去带动一产、促进第三产业。
”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竹产业研究院院长于文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以竹代塑竹博会期间,在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2023上海国际竹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以竹代塑”成为高频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人类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约有上千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全球超过140个国家明确了禁塑、限塑政策。
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长到20米高仅需约60天,是理想的可再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