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秦代实行郡县制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时,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
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郡望初步形成于东汉后期,发展于魏晋,盛行于东晋、南北朝。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古代在安徽形成了无数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安徽境内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谯国桓氏:谯国桓氏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后裔。
西汉中期,桓荣的六世祖迁入沛郡龙亢,西汉末年,桓荣到洛阳学习《欧阳尚书》,后被汉光武帝任命为议郎。
汉明帝继位后,拜桓荣为五更、关内侯。
桓荣之后,其子孙承袭家业,累世传袭《尚书》,成为经学世家。
后因为桓范被司马懿所杀,谯国桓氏因此被唐朝史官称之为刑名之族。
谯国桓氏,主支分为龙亢桓氏、铚县桓氏,东汉桓荣、曹魏桓范、东晋桓彝均属于龙亢桓氏,东晋桓宣和桓伊、唐朝的桓法嗣和桓彦范均属于铚县桓氏。
龙亢桓氏,在今安徽怀远龙亢镇,自东汉至东晋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
在东晋时期,龙亢桓氏与另一士族陈郡谢氏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
谯国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
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曹姓的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