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高吉波‖米缸(高吉波简介)

发布:2024-06-19 浏览:55

核心提示:米缸——爹娘遗下的老物件〇 高吉波我对这口缸的最初的深刻印象,是在1970年——我跟随母亲在村里借过的3瓢白面,就是倒在这缸里。那年,我8虚岁。家里要盖6间新瓦房,我父亲是瓦匠,本可以自己带人完成的,但因突发疾病,先是头痛不已,继之,一目渐渐深陷,直至失明,房子只打起地基,便无奈地弃在那儿任荒草丛生。邻村,我父亲有两个朋友,一个是瓦匠,一个是木匠,知道我家的老房子确实不宜住了,便主动上门,说,愿挑头帮忙,把新房子给盖起来。我母亲一生精打细算,宁可独忍饥寒,亦从不开口向人借粮借钱。但这回破了例——自家吃饭,

米缸——爹娘遗下的老物件〇 高吉波我对这口缸的最初的深刻印象,是在1970年——我跟随母亲在村里借过的3瓢白面,就是倒在这缸里。
那年,我8虚岁。
家里要盖6间新瓦房,我父亲是瓦匠,本可以自己带人完成的,但因突发疾病,先是头痛不已,继之,一目渐渐深陷,直至失明,房子只打起地基,便无奈地弃在那儿任荒草丛生。
邻村,我父亲有两个朋友,一个是瓦匠,一个是木匠,知道我家的老房子确实不宜住了,便主动上门,说,愿挑头帮忙,把新房子给盖起来。
我母亲一生精打细算,宁可独忍饥寒,亦从不开口向人借粮借钱。
但这回破了例——自家吃饭,粗粮,甚至野菜,怎么地都行;但父亲的朋友来帮忙,须讲究些——母亲怕积攒的白面不够,便领着我去跟乡亲又借了3瓢白面。
关于这口米缸,我现在仍能忆起的相关细节,是——我跟着母亲借第3瓢白面回来时,我父亲的头疼正犯着。
他不停地撞击着土墙。
他试图通过外表的疼来减轻内在的痛。
房子建起后,我母亲一路上流着泪,一直把我父亲的两个朋友送出村外。
借来的3瓢面,最终未能用上。
还给人家时,每瓢面都冒出了尖,而且母亲用手反复摁了又摁。
我说:“妈啊,咱借的面是平瓢的,你还多了。
”母亲说:“多还的,不是面,是情。
你长大了,就懂了。
”今年仲秋节过后,我回老家请人修缮父母遗下的老屋时,意外发现米缸还在,便把她请到我的书房,敬置在触目可及的案前。
据我大姐回忆,我母亲曾跟她说过,这口米缸,是我母亲1948年嫁到我们家时从她的娘家带的。
那年,她19岁。
缸带来时,就有裂痕。
上面的锔钉,是我父亲眼睛还好用时补的。
往事——不论承载过温情还是悲情,它们仍在这口缸里活着。
我也因这不曾枯掉的往事,至今还记得我父亲的那两个帮助过我们家的朋友和他们壮年时的模样——贾家沟村的,离我们村3里地,瓦匠叫赵洪全,个头不是很高,微胖,眼睛很大;木匠叫赵洪树,高且瘦,背有些驼。
——倘在世,这两位前辈大概快一百岁了罢。
(2022年11月19日夜8时10分草于烟台半步草堂) 高吉波,男,1963年生。
山东栖霞人。
作家,编剧,书画家。
现任烟台市作协副主席,《新农村瞭望》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新闻采编之余,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城门》获第十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奖,散文《雪地里的红棉袄》已存留于全国大中小学各类读本二十余年。
部分书画作品被制成邮票,在海外发行。
编辑:刘学光壹点号 烟台散文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可拆高档无轨纱门,防蚊通风呵护家人健康(无轨纱门制作教程)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