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篇《最会构图的摄影大师,50张经典范本,看了一次又一次》很受大家欢迎,希望能多介绍这样经典的大师作品,其中有人提出分享郎静山的水墨中国风。
好,今天就满足大家的想法。
水墨中国风,老外超喜欢许多人玩摄影到最后,都喜欢极简的风格。
通过简单的点、线、面组织成一幅简单画面,意境深长,简而美!其实这样的极简风类似中国画,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把国画的艺术极简风总结得很全面,构图学问是最全面的。
因此可以说水墨中国风是一种更高级的极简。
水墨中国风很多摄影人都在不断地尝试,就连老外也是十分的迷恋,英国有一位名叫 Michael Kenna的摄影师,他就十分迷恋中国的水墨风,为了追寻水墨效果,并多次来中国拍摄。
Michael Kenna最喜欢黄山,先后多次去黄山拍摄水墨效果。
这里也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明末清初的黄山画派就发迹于此。
在Michael Kenna的镜头中的黄山,群峰林立,少了几分险峻危耸,多了几分诗情画意。
除了黄山,Michael Kenna也喜欢漓江,照片中的漓江山水,构图小中见大,远山层叠、薄雾笼罩犹如传统水墨中墨色的浓淡交织黑白风景神秘、优雅、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美。
Michael Kenna习惯用长时间的曝光软化他看到的风景,通过水或者云雾的流动不仅简化了画面,更让图片带有一种东方禅学色彩。
要领略中国水墨的精髓就不得不提一个摄影师。
水墨中国风第一人:郎静山。
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
《烟波摇艇》下面我们就从这位摄影大师的作品中来寻找水墨中国风的灵感。
如何拍好水墨中国风?经典案例分析水墨中国风的效果的确很让人着迷,但真要拍摄的难度很高,因此很多时候要借助暗房技术(今天的PS后期),来实现画意的表达。
这与国画中的写意追求相似,求在似与不似之间,意境的表达最重要。
如何做到这样有意境的画面?下面一些总结供参考。
1.选对题材,成功一半在中国画中对绘画的题材很讲究,比如梅兰竹菊被誉为国画中的四君子。
如果你想拍出中国风的画意效果,题材的选择这个很重要。
国画中的题材更适合画意的表达。
《高山竹》一只竹条,一个对角线的构图,配合一点远景,很简单的画面,中国味儿就有了。
《竹》《松鹤长春》松鹤这样的组合在国画中是经典的搭配。
《晓风残月》像柳树这样的枝条优美的线条,很融合和景搭配,这样的景现在容易拍,平常可以注意拍摄这样的素材。
前期拍摄,收集的素材多,后期组合,就能随意表达了。
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样做,觉得不真实,但对于画意的表现来说,这样的组合是很常见的,是对现有的题材再次升华。
2.学会留白,构图的关键研究中国风的画意表达,对摄影来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构图。
在中国画中最讲究的是构图,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来拍摄作品,会让你思考更多,拍出的作品才走心。
《一片春帆着远天》在中国画中,留白是最高形式的构图,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图可谓是作品的灵魂,怎么留白非常有讲究。
鸣鸟幽情对于留白最好的总结就是一句:“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对于这句话怎么去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去自由发散,它没有标准可以参考。
柳塘春水漫留白并不是一味的单一,它要求精简中轻易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要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或发人深省的趣致。
晓汲清江没有良好的构图,内容的表达就会显得语无伦次。
在郎静山的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留白布局参考的范例,感觉比中国画还中国画。
3.画面的经营,层次感在中国画中有很多术语来讲究构图,留白是构图,“经营位置”也是讲构图,如果你学会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来构图,你的思路会大开。
“经营”借用来形容绘画开始之前画家对整个画面布局构成的思考和布置。
“位置”指的是画者想要描绘对象在画面中的具体地位,它指的是画面空间,这种空间与真实空间是有区别的。
比如下面的一幅作品很有代表性。
晓汲清江画面中的近、中、远,三个层次很明显,但这种层次关系并不符合我们常规视角让的透视关系。
常常把背景中的远山拉得近在眼前,有点像超长焦的视角,把远景拉近。
通过浓淡虚实来表现空间距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