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接地气的商业智慧,尽在界面商学院。
编者按:界面商学院推出的“五步问诊科创”系列报告,基于“望闻问切”由表及里的分析逻辑,采用产品业务、财务概况、行业竞争力、主要风险点和估值分析等五步分析框架,对科创企业进行快速问诊把脉。
我们试图将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招股书中解放出来,并帮助其发现真正面向科技前沿、符合国家战略的科创企业。
6月5日,天准科技成为科创板首批过会的三家企业之一。
界面商学院经过“五步问诊”后认为,天准科技产品技术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业绩发展趋势良好,但需对产业链上下游风险着重关注。
第一步,天准科技是做什么业务的?天准科技全称为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
这是一家核心领域为机器视觉、生产销售工业视觉装备并提供配套服务的公司,简单讲就是通过算法、数据、传感器、精密驱控技术使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人类复杂的视觉感官能力,再通过机器高精度的“眼睛”来检查工业产品中的问题以及监督指导工业产品的制作。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徐一华。
其通过青一投资、天准合智两家公司合计控制天准科技82.85%的表决权,并通过两者间接持有天准科技47.58%的股份。
另外,徐一华之兄徐伟亦通过两者间接持有天准科技24.81%的股份,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度高。
徐一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职。
徐一华作为天准科技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天准科技控股股东青一投资的执行董事对公司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公司目前产品包括四大类: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以及无人物流车。
精密测量仪器是利用视觉传感器及相关机器视觉技术获取被测工件的图像,通过智能算法把图像转化为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比对该工业零部件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
这部分业务由于面向的终端客户较为零散、数量庞大且在持续扩张,去年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两成。
智能检测装备是公司当前的现金牛业务,其同样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工业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进行在线检测,实时观察生产的产品是否存在尺寸问题与缺陷。
公司目前能对四类工业产品进行检测,提供产品包括锂电池、3D曲面玻璃、3C结构件以及光伏硅片四类检测装备。
去年该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七成。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系列用于工业组装生产的成套设备,通过智能化链接实现一条龙的生产检测功能,目前以汽车智能制造系统为主,去年板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6%。
另外在汽车领域,公司与阿里的菜鸟物流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无人物流车,当前体量很小。
公司未来的产品结构预期将从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104亿成长到2023年的19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3%。
以公司的销售收入算,其去年销售收入占行业的4.89%,2016年这个数字仅为2.61%。
这一方面反映出公司的成长速读之快,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未来其仍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未来天准科技一方面将落地机器视觉建设项目,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成立研发基地,继续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把握未来的用户需求。
第二步,天准科技的财务状况如何?截至2018年底,总资产6.35亿元,注册资本1.45亿元,股东权益4.19亿元,资产负债率33.98%。
收入方面,2018年实现营收5.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447万元。
5.08亿元的营收规模,虽然与产业链上主板公司相比体量较小,不过与国内同行业相较明显处于前列。
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2017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国内机器视觉企业占比16.5%,2017年公司的营收已达到3.19亿元,属于行业头部公司。
营收从2016年的1.81亿元增长到2018的5.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在去年已接近1亿元的门槛。
关于业务结构,公司目前收入依赖精密测量仪器的销售以及智能检测装备中电池及玻璃的检测设备的销售。
从去年的业绩情况看,玻璃检测装备销售占比总主营业务收入的四成,电池检测设备及精密测量仪器各分别贡献了两成。
其中,玻璃检测装备自2017年上线,由于单体技术含量较高、单设备价值高,所以其销售额以大跨步式增长,苹果公司为主要采购方。
由于该业务板块在2018年销售规模扩大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产品毛利率相比2017年有所回升。
电池检测设备板块则属于公司传统业务,业绩稳步增长,毛利率水平稳定。
精密测量仪器部分在经销商买断模式下,由于让渡了部分收益给经销商,经销毛利率要低于直销约在10个点以上,所以经销占比的扩大带动了业务板块毛利率下滑。
此外,公司光伏半导体检测装备当前业务体量占比较低,不过半导体行业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极高,从硅片检测分选到晶圆切割到贴片需要机器视觉技术的补足,未来或形成公司新利润增长点。
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天准科技的营收包括净利润水平年均实现了50%以上的跨越式增长,公司业务正在快速扩张。
同时要注意到,公司的毛利率自2016年的58.04%下降到了2018年度的49.25%。
但通过上述整理可以看到,毛利率的变动核心不在于公司的经营效率下滑而在于业务结构的调整,一部分是业务扩大带来的精密测量仪器经销占比上升,另一方面是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相对低毛利率的玻璃检测设备业务爆发式增长,同时导致高单价传感器采购占比上升,两者共同拖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此外,天准科技调整后流动性指标保持稳定,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改善。
第三步,天准科技的产品竞争力如何?从产业链来看,天准科技上游企业主要是零部件供应商,公司主要采购包括传感器类、电气件、机械件三大类零部件。
由于我国目前上游相关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部分高规格的零部件仍需要向国外进口,同时部分满足自产能力的零部件由于没有规模优势,相较而言外采则更加经济,去年公司前三大供应商基恩士、TKH集团以及FluxData均为国外企业。
具体而言,公司需要的核心零部件为传感器类中的激光传感器、颜色传感器和光谱共焦传感器,电气类中的运动控制器以及机械类中的运动模组。
其中占核心零部件采购金额8成的核心传感器均来自国外进口,近三年核心零部件自产金额占比仅为10.79%。
从可替代的角度看,在这个供需关系中,供应商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
公司的下游是应用行业,相对广泛,客户群体包括消费电子(手机、平板电脑等)、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仓储物流等知名企业,按照之前的四大类业务来划分,去年前5大客户依次为苹果公司(采购智能检测装备-锂电池、玻璃检测装备)、捷普集团(采购智能检测装备-玻璃检测装备)、德赛集团(采购智能检测装备-锂电池)、东莞天准(经销精密测量仪器,非关联方)、欣旺达(采购智能检测装备-锂电池)。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天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