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中,16 两等于一斤。
这种计量方式历史悠久,起源于商朝。
在中国古代,一斤相当于 16 两,而一两又等于 10 钱。
这种计量单位在历史上一直沿用,直到清朝光绪年间(1908 年)才统一标准,规定 1 斤约等于 596.8 克。
后来,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斤的数值有所调整,但 1 斤仍然等于 16 两。
直到 1959 年,我国实行新的计量制度,千克(公斤)成为法定单位,市斤作为辅助单位,规定 1 市斤等于 10 两。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斤两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清朝的银两通常作为记账单位,实际重量因地而异,如北京流通十足银,松江银,上海流通二七宝银,青岛流通公估足银,天津流通白宝银等。
但在一般交易中,一斤等于 16 两的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