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自古有两句话,其实很“自相矛盾”。
一句是“物美价廉”,另一句是“一分钱一分货”。
前者出处于出于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
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所谓的“物美价廉”,指的是东西既便宜,质量又好。
后者则指指你花一分钱可以买到价值一分钱的东西。
借指你花费的价值能获得与之相等价值的物品。
孰是孰非,见仁见智罢了。
曾读过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德国人“一笔生意在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他们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
一个没有利润的企业哪有条件去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只要做到了“物美”就不可能“价廉”。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
他们往往是专注某个领域的“小公司”“慢公司”,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廉价”没有市场空间。
相反,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廉价”正为一种紧俏的潮流,比如“廉价电商”,正走俏中美两国市场。
这也是中美两国经济大势的“晴雨表”。
至少是某种程度上的。
就像中国的“二锅头”、“榨菜”、“老干妈”等等热销,在人们眼里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样。
②来自东方财富网的一篇报道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这样一家名为Brandless的廉价电商却异常火爆,成立仅一年,就获得了来自软银集团的2.4亿美元C轮融资。
主打低价商品的Brandless可谓是不走寻常路。
最大的特点是一律商品统统三美元!无论是零食、家庭厨房用品、个人护理用品还是文具“一律三元,统统三元”。
如此低的价格,不仅没有被贴上山寨、假货的标签,反而赢得了好评如潮,还被评为“2017年硅谷最火的创业公司”。
软银曾在投资电商领域获得巨大成功,最为国人所知晓的是投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至今还拥有其三分之一股份。
而在电商领域,Brandless是其在美国第二笔此类投资。
此前软银曾对运动服装销售商Fanatics投资10亿美元。
软银甚至派驻了其旗下愿景基金高管Jeff Housenbord,是孙正义派往Brandless董事会的两名董事之一。
Jeff Housenbord表示,Brandless所卖商品具有独特性,而围绕这种独特性所产生的热议是其关键的卖点。
专业分析人士表示,Brandless最大的独特性,就在于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奉行“极简主义”(LESS IS MORE),令客户获得最佳的购物体验。
以下是上述报道的有关Brandless四大特点的内容,抄录于此:1)简化品类首先商品品类精简化,只保留300多个品类,每个品类只选择一款最好的产品。
精简化的品类使Brandless获得了规模效应,从而赢得了与供应商的议价话语权,大幅度降低了商品的进货成本,同时简化的品类还免除了顾客挑选商品时的烦恼。
比如Brandless只出售一种橄榄油,顾客就只有一种选择,省却了在不同品类之间的比较,既节省了购物时间,又提高了购买体验。
2)简化商品配方与人们平时看到的商品配料表中各种糖、盐、油、食品添加剂等少则10多种不同,Brandless所售商品的配料一般就只有2到3种,无人工色素、无防腐剂,原料方面越少越好,能2种就绝不是3种。
比如Brandless的有机花生酱中就只有2种原料:花生和盐,虽然没有油导致花生酱看起来分层很明显,但却保证了最传统的味道,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如果是化妆品类的标签,上面会标明主要成分比如黄油或是椰子油,以及有零残忍、不含苯甲类防腐剂等说明。
3)简化包装Brandless所售商品的包装极其简约,没有过多的销售字句,没有任何品牌标识。
白色商品标签只写产品名称以及重点成分提示,比如有机、无麸质、素食、非基因改造食品,而把Brandless的名字缩到最小。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付一夫点评称,在Brandless创始团队看来,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面临这样一种状况:花了15美元或20美元,却买了一件价值仅有2美元或3美元的东西,而多出来的那部分支出,便是消费者为品牌溢价的买单。
高价的背后正是品牌的溢价效应,而品牌的附加价值在很多时候远远高于商品的实际价值。
不仅如此,很多大品牌公司为品牌宣传和销售渠道所付出的高昂费用也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
殊不知,不少消费者真正重视的是值得信任的商品本身。
鉴于以上考虑,Brandless提出了“无品牌税”,拒绝在全球范围内甄选品牌商品,而是自产自销,其所售的商品由美国的数十家供应商独家生产加工,完全实现了商品从工厂直达用户手中,消除了所有的中间流通成本;再加上极简风格的理念,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如此一来,消费者只需为商品本身付费即可,而无需再操心额外的品牌溢价,这也迎合了目标客群的潜在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Brandless并没有因为价格低廉就在质量上打折扣。
为了确保每款商品的质量都能达到最高要求,Brandless的研发中心对每款商品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与反复的试验,由此在保证平台展示的所有商品都质量上乘的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Brandless联合创始人Tina Sharkey表示,在Brandless上销售的每一件产品都会在该公司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的产品研发中心进行严格的测试、调整和反复试验,因为该网站上每一件产品只有一件,公司会确保其产品质量达到最高要求。
4)增强用户黏性而在物流体系方面,Brandless通过快递配送产品,公司现在每天都把包裹运送到48个州。
Brandless有自己的会员体系“B。
More”,年费36美元,之前是到达最低消费额度(48美元)后免费送货,现在所有的订单都免费送货。
非会员的订单则按次收取配送费,免费送货门槛从之前的72美元降至39美元,未达到免运费金额订单的运费从9美元调整到了5美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认为,如此一来,Brandless不仅实现了迅速获客,也让自己产品的渗透范围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Brandless每个季度还会给消费者寄送“省钱报告书”,上面详细记录着在Brandless上购买商品的价格同其他零售商产品价格的比较,进而提醒消费者:在Brandless上消费更加物美价廉,而且“选择他们,你还可以节省更多”。
③拼多多的上市成功,激发了业界的褒贬不一。
有观点认为,“廉价”可以,但不能做“下水道”,即产品不能“假冒伪劣”。
因为,“廉价商品”可以“不美”,但不能“假冒伪劣”,商业底线需在。
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拼多多的“成功”体现了“贫穷和富贵”市场的“差距”。
无论如何争议,人的消费天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即大众消费品的消费关注点在于“便宜”“实惠”,即所谓的“价廉物美”;而时尚轻奢及奢侈品、大件商品等的消费关注点则在于“一分钱一分货”。
电商的发展趋势正在“分叉”和“细分市场”,尤其是“价廉”市场正出现巨大的市场红利空间。
这既是广大三四线市场以及广大农村市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反应与结果——人们开始习惯于网络购物并且购买各种“廉价”的商品,也是如今城市白领在经济大势下共克时艰的一种必然选择与驱动——人们不再“大手大脚”,而是开始“节衣缩食”。
除此之外,大品牌的“尾货市场红利”,会再次出现。
当然,社交类电商,会重新被激活,尤其是在电商法颁布之后,各种代购和微商等会出现大变化,这或是对平台型社交电商的一种利好。
不管怎样,电商零售的3.0商业进化新物种会出现。
一个商业判断是:中国式的“无印良品”将会出现。
而“无印良品”品牌就是在当年的日本经济和消费特殊时代下横空出世并发展起来的。
但拼多多注定不会是中国式的“无印良品”。
原因很简单:无印良品不做假冒伪劣。
④不过,“廉价电商”和“社交电商”,所引发的全民“团长”模式,还有待商榷,笔者并不看好。
作为最早从事社交团购和新零售的创业者,笔者将会集亲身带领团队实践的15个月的实战经验予以专文论及。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新的消费品品牌会因为这一轮的“廉价电商”的走俏而声名鹊起,目下的市场更需要“价廉物美”的创新型产品,尤其是成本创新型产品,就像硅谷的Brandless平台上所售卖的产品一样。
因此,新电商(平台商)、新渠道(渠道商)和新产品(产品商)将在商业新势中有利可图。
而最有利可图的则是最后者:可以成本创新的产品商,或者称为品牌运营商。
⑤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廉价电商”的红利,正在走来。
务必再次说明的是,“廉价”不代表着“假冒伪劣”!最后,再次举个例子:美国的另一个电商项目Hollar,在仅仅成立了六个月后,月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100万美元,产品供不应求,比如最热门的特大号独角兽发光抱枕一天能卖出1000件。
它不是卖便宜货,卖的是真正的知名品牌,比如露华浓唇膏、Cheerios麦片以及迪斯尼背包等。
“廉价电商”正走俏中美市场。
而产品成本本身的创新及供应链成本创新,都是“廉价电商”红利是否得到足够大释放的“不二法门”,尤其是“产品创新”。
同时,生活社区场景下的“商业进化新物种”会将出现。
它的名字已经若隐若现。
本文是商业进化新势系列文章,欢迎您留言互动和评论点赞。
更多内容请搜索关注公众号:weisanshu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