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先看图: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图(物流启示录制图)从图上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即西伯利亚至远东沿海一线。
主要有7大产区,其中北高加索、伏尔加-乌拉尔、西西伯利亚是传统产区,是供给欧洲的重心。
亚马尔半岛-北极圈、东西伯利亚是新产区,尚未大规模开采,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
此外,俄罗斯远东的最东北区域,还有尚未探明的油气产区。
用数据说明一下。
先看石油。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第70版),截至2020年底,俄罗斯的石油探明储量为1078亿桶,全球占比6.2%,居世界第6位。
我国排在第12位,对应的数据分别是260亿桶、1.5%。
如下表:再看天然气。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第70版),截至2020年底,俄罗斯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7.4万亿立方米,全球占比19.9%,居世界第1位。
我国排在第6位,对应的数据分别是8.4万亿立方米、4.5%。
如下表:这里提一下欧洲。
俄乌军事冲突发生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实施反制裁。
俄罗斯反制裁有一个重要筹码,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这是看准了欧洲的“贫油”、“贫气”的软肋。
数据能够说明问题。
整个欧洲(不算俄罗斯,下同)的石油探明储量,仅为136亿桶,全球占比0.8%,约是俄罗斯的12.6%。
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3.2万亿立方米,全球占比1.7%,约是俄罗斯的8.6%。
欧洲是发达经济体,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巨大。
2021年,欧洲的石油消费量是1353万桶/天,天然气消费量是5711亿立方米/年。
俄罗斯与欧洲,一个是富油多气,一个是贫油寡气,一个是自己吃不完,一个是自己不够吃。
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修了很多诸如“北溪”、“北极光”、 “联盟”、“蓝溪”、“南溪”等油气管道。
而乌克兰,正处于俄罗斯能源进入欧洲的通道中枢位置,这也是俄乌军事冲突的一个重要背景。
俄通过乌克兰向欧洲供气(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随着俄乌军事冲突持续,“后乌克兰时代”来临,俄罗斯开始启动“向东看”的步伐。
目前,我国和俄罗斯在能源合作领域持续深化,已有两个中俄油气管道合作项目。
第一个是中俄原油管道。
先看图:中俄石油管道(物流启示录制图)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是分输站)进入黑龙江省漠河(兴安镇),从漠河通往大庆(漠大线),全长约1000公里。
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正式投入运行,合同期是20年。
起初,该条管道年输送设计能力为1500万吨,俄乌危机时(2014年)提升至3000万吨/年。
从俄罗斯角度,中俄原油管道是一条支线,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中国支线”。
主线从泰舍特出发,向北划一个弧形绕过贝加尔湖保护区,同时也为了兼顾北边的油气资源开发,然后沿着贝阿铁路(贝加尔—阿穆尔),经由斯科沃罗季诺,顺沿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线,抵达海参崴、纳霍德卡港。
该条主线至海参崴后主要面向的是日韩市场,也有很大一部分通过海运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段年输油能力为 8000万吨,“斯科沃罗季诺-纳霍德卡”段年输送能力为5000万吨。
第二个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还是先看图:中俄天然气管道(物流启示录制图)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进入黑龙江省黑河。
从黑河往南分为三段,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松原(长岭)—河北廊坊(永清)”,南段“河北廊坊(永清)—上海”。
目前已完成的北段和中段,南段也进入收尾工程。
中俄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正式投入运行。
按中石油集团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约定总供气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30年。
截至2021年底,中俄天然气管道已累计输送约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黑吉辽、京津冀、长三角直接受益。
外线消息,俄乌军事冲突后,中俄正在研究“增供”方案,即将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提至440亿立方米。
从俄罗斯角度,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境外段,被称之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
该管道从科维克金气田、恰扬金气田开始,沿途经过伊尔库茨克州、萨哈共和国、阿穆尔州,抵达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全长约3000公里。
中俄能源合作,除了上面说的已建成投运的1条原油管道和1条天然气管道外,目前在谈的还有3条。
从东往西:一是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从海参崴进入黑龙江或吉林,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