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为啥有阴历阳历之分?一、了解阳历阴历的由来太阳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中华阳历我国的阳历有四种: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干支历中华农历是阴阳合历,月亮历(阴历)论初一十五,天干地支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阳历,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十二气历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
此法是不用月亮的朔望而直接以十二气历之天象,把十二个气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为年制,此不以月亮圆缺为标准而只管时令节气,后再按节气定月并以立春日为每年的元旦。
此种新法不但简易端平,况且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做方面又极为有利。
天历天历其实是十二气历。
在北宋数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太平天国所颁布使用,后又传至英国而英国至今仍用此法以统计农业气候和农事生产的依据。
彝族太阳历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
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
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
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
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
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西历有古埃及历,古罗马历,玛雅历。
西历后来世界通行,成为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
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古埃及历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
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古罗马历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太阴历到阴阳历、阳历的发展过程。
玛雅历太阳历 Haab’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金星历法,因此对玛雅人的农耕作息十分重要。
一年有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有5天禁忌日(不吉利的日子,玛雅认为这5天中人间和地狱之间的门会打开),这样一年为365天。
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
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万分之一。
阴历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
二、为什么有阴历阳历之分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计算,他们的参照物选取的不一样。
阴历也叫农历,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历法。
它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阴历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
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
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阳历又叫公历,却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是如今世界通行的历法。
以上仅为个人整理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