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美军一份文件披露了1957年发生在新墨西哥州的一次核弹掉落事故,他们把这类事故称为“断箭”,这是涉及核武器的第二大严重事故的术语(最严重的一类事故被称为“核闪”,是指会造成战争危险的核事故)。
当地人只记得,在1957年5月的一天,一枚炸弹从天而降,把地面炸出了一个大坑。
他们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在那个年代军事活动很频繁。
B-36轰炸机直到近30年后,媒体报道了事情的真相,人们才发现,那天掉落的并不是普通炸弹,而是一枚核弹,当量高达1000万吨。
幸运的是,当时这枚核弹虽然发生了爆炸,但是里面的核装置并没有被引爆。
而且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唯一的受害者是一头牛,当时它正在草地上吃草,然后就被炸飞了。
1957年5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点50分,在新墨西哥州科特兰基地控制塔以南约4.5英里(约7.24千米)和桑迪亚基地保留区以西3英里(约4.83千米)的地方,忽然从天上掉落了一枚炸弹,把地面炸出了一个直径约25英尺(7.62米)、深12英尺(约3.66米)的弹坑,碎片甚至被弹射到距离爆炸点一英里远的地方。
B-36轰炸机的弹舱十分巨大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次爆炸虽然很让人害怕,但是他们并没有太慌张。
因为该地区附近是美军生产、试验和储存核弹的地方,人们早已经习惯了空袭警报和演习。
在西北方向60英里(约97千米)处,就是原子城洛斯阿拉莫斯,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那里诞生的。
当地人以为,这或许只是一次武器试验,因为炸弹掉落的地方很空旷。
而且没有任何人受伤,只有一头在附近草地上吃草的牛,遭遇了不幸——它被炸死了,可以说是这次核弹事故的唯一直接受害者。
Mk-17氢弹直到美国公布事情的真相,人们才发现,原来那天发生爆炸的并不是普通炸弹,而是一枚Mk 17氢弹。
这或许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感觉到后怕。
经过当地人的回忆和媒体的报道,人们慢慢还原了当天核弹事故发生的经过。
{!-- PGC_COLUMN --}1957年5月22日那天,一架B-36轰炸机搭载13名机组人员,在空军中校理查德·迈耶的指挥下,正从德克萨斯州的比格斯空军基地向阿尔伯克基的科特兰空军基地运送武器。
在1700英尺(约518米)的高度接近科特兰的时候,一枚核弹从炸弹舱里掉了下来。
尽管它身上的降落伞已经打开,但并没能阻止它撞向地面。
撞击触发了核装置外部的引爆弹药,立即发生了爆炸,地面被炸出一个大坑。
其实,这架B-36轰炸机运送的是一枚氢弹——Mk 17,长24.5英尺(约7.5米),直径5英尺(约1.5米),重42000磅(约19吨)、爆炸当量超过1000万吨级,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核弹,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空投的威力最大的热核装置。
B-36轰炸机的弹舱按照当时美国空军制定的核武器标准操作程序,核弹通过一个环绕式吊索挂在炸弹舱中,该吊索的一端通过释放装置(锁定销,也被称为安全别针或U-2大头针)投掷核弹。
锁定销需要由人工手动拆除,目的是防止在飞行中意外释放核弹,方便在必要时紧急抛掷。
通常是领航员爬进炸弹舱,在每次飞行的开始和结束时检查核弹的主体,以设置和移除U-2大头针。
事故发生那天,B-36轰炸机上的鲍勃·卡普少尉负责执行这一任务。
在即将要抵达科特兰基地前,B-36轰炸机做最后一次下降,高度降低到1700英尺(约518米)时,卡普开始向核弹移动,时间是上午11点49分。
B-36飞行到基地以南将近4英里(约6.44千米)的地方,一切着陆条件正常,卡普来到核弹前拔下了安全别针,它此时正静静地躺在轰炸机的腹部。
忽然B-36轰炸机遇到了汹涌的气流,机身剧烈晃动起来,Mk 17核弹也受到了震动。
卡普抓住最近的扶手,试图固定住核弹。
但为时已晚,核弹挣脱了吊索掉了下来,把关闭的弹舱门砸出了一个洞。
附近的一名机组成员大声喊道:“扔炸弹”,另一位机组成员回忆称,当时卡普的脸变得苍白,急促地大喊大叫,咆哮着说:“我没碰任何东西!我什么也没碰!”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卡普声称,当时那个手动释放装置“设计有缺陷”,吊索晃动后重新定位,盖子被移动,一段手动释放电缆暴露出来,意外拉到了释放模式,导致他一拉大头针核弹就掉了下来。
重达19吨的核弹突然掉落,使B-36轰炸机的负载突然减轻,在几秒钟内上升了1500多英尺(约457米),惊慌失措的飞行员才得以重新控制飞机。
无线电操作员乔治·休斯顿向科特兰基地控制塔发出了求救信号,他向接线员报告了这个坏消息:“我们投下了一颗氢弹!”掉落的核弹以惊人的速度向下坠落,1700英尺的高度太低,降落伞无法减缓其下降速度。
B-36轰炸机还没来得及飞远,核弹就砸进了空旷的田野里。
幸好,那里只有一头孤独的奶牛安静地嚼着山艾树,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巨大的爆炸将地面炸出一个大坑,这头牛也被炸死了。
核弹爆炸发生之后,美军没有向外界公布详情,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在这次事故中受到指责或者处分。
美军所做的只有这些:派出人员前去调查事故详情,出动野战司令部、武装部队特种武器项目的一个师,对现场进行了恢复和清理。
对该地区进行的放射学调查显示,弹坑的辐射水平为0.5毫伦,在爆炸点以外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没有健康或安全问题。
直到1986年,阿尔伯克基的一家报纸找到了美军公布的文件,才了解到这次核弹事故的具体情况。
文件显示,29年前一枚4.2万磅(约19吨)的氢弹从一架轰炸机上意外坠落,这颗Mk 17是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氢弹之一,在距离基地控制塔以南4.5英里(约7.24千米)处引爆,所幸无人受伤,但是在爆炸点发现了轻微的放射性污染。
美国核武器专家斯坦·诺里斯称:“这可能是我们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炸弹。
”虽然美军没有公布这枚核弹的确切爆炸威力,但诺里斯说,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它的威力超过10兆吨(1000万吨)。
其实在1981年的一份简短的新闻稿中首次报道了这一事故,但只是说有一种核武器被投了下去,并没有披露其他信息。
1996年,一个标记被放置在爆炸点,不过随后被移除了。
该地区偶尔会发现一些炸弹碎片,其中一些仍然具有放射性。
后来一个研究中心也注意到了这里,在核弹爆炸点树立了纪念牌。
最后来了解一下此次事故中丢掉Mk 17核弹的B-36轰炸机。
B-36是当时批量生产的最大的活塞发动机轰炸机,在无需改装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它巨大的弹舱运送美国所有的核武器。
B-36轰炸机的最大航程可达10000英里(约16000千米),是世界上第一架无需空中加油就能进行洲际飞行的轰炸机。
在B-52批量服役之前,B-36一直都是美军最主要的核武器运载工具。
起飞中的B-36轰炸机B-36轰炸机搭载6台28缸普惠R-4360发动机,每个发动机驱动一个直径19英尺(约5.79米)的三叶螺旋桨,后加装了4台J47喷气式发动机。
B-36有15名机组人员,4个炸弹舱可以携带86000磅(约39吨)的炸弹,在B-52服役前,B-36是当时唯一能够运输Mk 17核弹的飞机。
Mk 17核弹是当时美国最重、最笨重的航空核弹,携带它需要合并两个相邻的炸弹舱。
此次核弹掉落事故发生后不久,Mk 17核弹就逐渐被淘汰了。
到了1959年2月,B-36轰炸机也宣告退出现役。
但是,美军的核弹事故依然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