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混凝土工程14、楼面混凝土初凝前应派专人从节点(柱、剪力墙、楼梯等周边)开始向中间用1.5~3.0m长的铝合金刮尺抽平、收面,柱和剪力墙根部为防止模板下口漏浆应加强标高控制 ;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收光,用铁抹收平压实(如出现裂缝垂直裂缝方向),再用木抹打平;或者采用电动磨光机进行收浆、打平处理。
15、现浇混凝土水平构件应设置板厚控制点间距不大于6m 。
16、试块16.1、试块应在现场输送泵砼出料口位置留置,留置数量符合规定。
在现场设置标准养护室时,应内配空调、水池、喷水管、温湿度计 。
现场标准养护室初步养护后,及时送检测机构标养。
16.2、同条件试块脱膜后应装在钢筋焊接笼中,放在相应的楼层位置养护。
试块标识清晰规范,标识应明确试块代表的部位。
16.3、施工过程严格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以及标养和同养试块的留置;龄期到后及时检测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
17、施工通道处的竖向构件阳角、楼梯踏步部位应采用模板条钉成保护角进行保护。
水平面在终凝前不得踩踏边退边抹,避免留下脚印 。
18、为杜绝梁、柱节点处混凝土 “夹层饼干”产生,确保混凝土结构和外观质量,在梁柱节点四周设置镀锌钢丝网进行隔离,并先对高强度等级的柱混凝土进行浇筑 。
五、 现场实体标识19、检验批标识要求砌体、混凝土等实体工程应按检验批进行验收,并在相应构件明显部位设置验收标识,标明施工人员、验收人员、验收日期及验收情况(参加人员、时间、结论)。
20、 标高轴线要求建筑物出±0.00后,所有外墙大角处均应用红油漆将标高、轴线清晰标出,每层应及时弹出50线或1m线 。
六、砌体工程21、构造柱处的墙体应留置大马牙槎(300mm),并先退后进,上下垂直。
马牙槎口边宜贴易撕的薄海绵条,防止构造柱浇筑时漏浆 。
拆模后应及时清除海绵条。
22、浇注混凝土的模板应采用对穿螺栓固定。
二次浇捣的构造柱的模板在上口留置喇叭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剔除突出的混凝土。
23、门窗洞口边设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0的预制块,离上下冒头为200mm,中间不大于300mm均匀设置,为门窗框固定做好准备。
24、在外窗窗台标高位置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板带,加强整体性,防止裂缝发生。
板带纵向钢筋应与横向分布筋绑扎,分布筋间距不大于250mm,设置垫块使钢筋位于板带混凝土上部三分之二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