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学军原8071厂粉刷一新的五车间金加工厂房(郭学军摄)在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亓城村39号植被茂盛的山坡上,有一处名为中铁蓝海•袁洪峪康养度假中心的园林式建筑群,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苦苣泉等名泉就藏身其中。
游客到此度假休养,可能只会把这里当成一处山清水秀、环境幽静的康养度假中心。
岂不知,这里曾经是一家拥有红色底蕴的小三线军工企业—8071厂的厂址,至今一些工业遗产基本保存尚好,只是有些工业建筑表面已被装修粉饰。
原8071厂唯一基本保持原风貌的五车间冲压厂房(郭学军摄)8071厂是1970年8月开始建厂的山东小三线军工企业,对外名称叫山东电讯一厂,军工代号为国营8071厂,通信地址为817信箱。
1981年,因国内外形势变化,该厂被关停,厂房建筑整体转让给济南铁路部门。
这家小三线军工厂尽管只存在了11年,但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广大职工展现出的听党指挥、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三线军工精神一点也不少。
开国少将亲自查看地形选定厂址现在的中铁蓝海•袁洪峪康养度假中心园区内,还保留着8071厂的一些工业遗产。
园区西大门入口山坡上的一片建筑是原来工厂的北区。
一些车间厂房已经拆除改建,入口不远处的女工宿舍楼、职工宿舍楼和厂警卫班值班楼依然存在,基本结构没有改变,只不过这些楼体的外观已经刷漆装修一新,看不出原来的风貌了。
再往里走,就是原来的工厂招待所和办公楼,以及厂礼堂和水泵房。
这些处于工厂北区的建筑也都外观刷了新漆,主体架构没有改变,有的已经被布置成住宿的房间,有的正在整修。
从礼堂建筑往上再爬一个山坡,就可以看到掩隐在灌木丛中的山洞北出入口。
洞口保存完好,里面的混凝土墙壁可以看见,但因刚下过雨,洞内地面有山水渗流,无法进去查看山洞内职工住过的房间。
原8071厂女职工宿舍(郭学军摄)原8071职工宿舍(郭学军摄)沿着山路接着往南走,路边陆续出现两个山洞口,只不过它们要么已经被封闭起来,要么洞口已被泥土堆积封堵,无法进入。
绕过一个山头,就来到原来的南洞口厂区。
这里还保留有原来的五车间冲压厂房、金加工厂房和金加工材料仓库三座建筑。
其中,金加工厂房已经粉刷和装修过,金加工材料仓库正在进行装修,只有五车间冲压厂房,是8071厂现存工业遗产中唯一基本保持历史风貌的建筑遗存。
南区的职工平房宿舍和小食堂已经拆除,管理方正在原址进行恢复性建设。
原8071厂警卫班值班楼(郭学军摄)“8071厂的建设是当时国家军事战备布局的需要。
那时有个口号叫:‘备战、备荒、为人民’。
”2021年7月的一天,81岁的原国营8071厂党委副书记、厂长亓洪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8071厂是1970年8月开始建厂的山东小三线军工厂,对外名称叫山东电讯一厂,军工代号为国营8071厂,通信地址为817信箱。
原8071厂招待所(郭学军摄)8071厂的厂址,是由当时济南军区分管国防军工事业的军区副司令员成少甫将军等领导亲自上山查看地形地势后选定的。
之所以选择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这个地方建厂,是因为这里地势隐蔽,林木茂密,有水源。
再一个,就是这里有两个现成的已经开凿打通的山洞,综合起来比较符合“分散、靠山、隐蔽”的三线军工厂建设原则。
据亓洪庆介绍,厂里的这两个山洞是济南军区耗费两年时间打通的,施工过程中还牺牲了几位战士,本是为解放军九零医院开凿的战备医院院址,但后来九零医院因故没有使用,便被8071厂利用上了。
8071厂办公楼(郭学军摄)1971年进厂时,亓洪庆才三十出头,是当时济南市无线电工业局派过去的青年干部。
那时,工厂内的一些车间已经建好,一些生产设备已经搬来了不少。
亓洪庆介绍说,8071厂是以济南无线电元件五厂为基础建立的,全厂定员是680人。
国家对8071厂预计投资680万,实际投资500多万,是由山东省国防工办批准建设,属于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
该厂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