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见的朋友们,小编这次又带着大批干货粗线啦。
每一篇与【制瓷技巧】有关的干货后面,都集结了小泥人老师与小编浓浓的心血,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所以,此刻我们就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吧。
首先,我们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釉的概念: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极薄的物质,在高温的作用下,熔融于坯体表面的一层富有光泽或无光泽的玻璃质层;施釉的目的:改善坯体的表面性能、提高作品的使用性能、增加美感;施釉的作用:施釉后,不透水,表面光滑致密。
可以覆盖住坯体的不良颜色,增加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准备工作▲【施釉工具大集合】▲图中的每一个工具,在我们后面介绍的制作技巧中都会出现,所以朋友们要看仔细了哦。
过滤釉浆不管是新釉还是用过久置不动的釉,使用前均过滤,可使得釉中无杂质、无熔块。
▲釉是粉与水的结合,在静置的状态时会【沉淀】▲▲借助【木棍】在桶内搅拌,将水、料分离的釉料结合▲▲搅拌均匀后,为了防止釉料内出现颗粒,使用【釉筛】再将其过滤一遍▲▲在过滤的过程中,可用手感受颗粒的大小及数量▲检查釉的浓稠度将手放入过滤好的釉中提出来,如手上有挂釉,且隐约可以看到手指的关节,则釉的浓稠度合适;若手上无挂釉太稀,则需将釉静置,待釉和水分层之后,将上层的水倒掉一些即可;反之,则加水便可。
注:冬天可用热水搅拌,使其融化更快;若对釉料过敏或为保护手,可戴医用手套。
▲检测▲保持手部清洁在制作的过程中,手部是时常会蘸上釉料。
为了保证施釉对象的成功率,避免色脏、缩釉等现状出现,必须要时刻保持手部清洁。
浸 釉名词解释: 即将坯体浸入釉料中,使得坯体内部或外部吸附上一层釉。
(有凹槽的底的作品,需微微倾斜往下,让底部的空气出来,然后再正过来。
)整体浸釉施釉对象:小件素坯(坯体内外);使用工具:海绵,卡钳;步骤演示:▲1.素坯整体【补水】(抹去坯上灰尘,防止缩釉等现象产生)▲2.使用【卡钳】,夹住坯体中心位置▲3.浸釉前,再次将釉料搅拌均匀▲4.将坯体侧面进入釉桶,使其整体能蘸上釉料▲5.在釉桶内静置【1-2秒】▲6.按照进入时方向取出▲7.待釉面干透后,用手指将表面的【气泡】抹平▲8.使用刮片或海绵刮第,在坯体的底足部位留出相应素坯位置,这样在烧制的过程中,就不易出现【粘底】的现象外部浸釉施釉对象:中、小型素坯(以杯子、碗等器皿大小为主)(坯体外部);使用工具:海绵;步骤演示:▲1.用海绵补水▲2.手【撑住】坯体内部(由于坯体是泥坯,所以在手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手部力量,不宜太过用力,卡住杯内壁即可)▲3.将坯体【倾斜】放进釉桶内,将圈足中的空气排出,停留【2-3秒】后取出▲4.取出后,待釉料被泥坯吸收水分▲5.刮底▲如【釉桶内釉料不够】导致不能完全上釉时,可【反口垂直向下浸入】,使得外部整体上釉注:切记不可反复浸釉,釉料过厚易出现气泡,或在烧成后出现【桔皮】等状态荡 釉名词解释:将釉料倒入容器里,停留2秒,随后再从容器里倒出来,使得容器内壁吸附上一层釉。
适用于杯子、小碗、碟子、罐等中、小型容器。
施釉对象:中、小型器皿(杯子、碗、碟等)(坯体内部);使用工具:釉勺、海绵;步骤演示:▲1.坯体补完水后,用釉勺将釉料倒入坯体内,量与器皿口部平行▲2.静置3秒后以【旋转】的方式倒回釉桶内(此方式可尽量保持内壁釉面厚度均匀)▲3.将坯体外部用海绵擦拭干净▲4.待釉面干透后,将出现的【小气泡】用手指抹平注:如荡釉完成后,坯体表面出现明显水渍时,需要将坯体放置一旁,待整体晾干后,再在外部继续施釉涂 釉名词解释:用毛笔蘸釉涂于作品上;注:此方法不建议用单色釉施釉对象:小器皿、花釉器皿;使用工具:毛笔,海绵;步骤演示:▲一般用于小物件上,选择涂釉的部分▲用毛笔顺着一个方向涂,尽量避免笔触明显注:此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釉面绘画】或【花釉器皿】的使用,【避免使用】单色釉、大面积,不可避免的笔触是会阻挠作品的成功率的,除非,你想要笔触的肌理效果。
喷 釉名词解释:用喷枪或者喷壶利用压喷釉机(压强)喷出颗粒状(液体)釉料,可喷中、大型作品和不易搬动的作品。
施釉对象:中、大型器皿(坯体外部为主);使用工具:喷枪、喷釉机;步骤演示:1.将【石膏板】置于转台面上(其作用是用于吸水,釉料含水量高,石膏板的使用可使泥坯在施釉的过程中不会过湿)▲2.釉料装好后,先对空的地方实验喷釉机上喷油壶(或喷枪)的出气大小,调节至自己所需要的状态后,便可开始均匀的上釉▲3.转台在喷的过程中,保持匀速转动,避免釉料不均▲完成注:完成后需要及时清洁,石膏板在使用完后,应用刮刀将适用面刮干净;喷釉壶也需及时清洗,避免出口被多余釉料堵住好了,本篇【施釉技巧分享】到此也落幕了,不知是否能给各位朋友带来帮助。
感兴趣,有疑问的朋友可以随时在后台与小编互动哦,小编可是不定期就出现的哦。
【图文原创,盗转必究】授课老师:汤淑贤图文编辑:瑶 琦摄 影:鲁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