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
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
张三丰以内修十论為太极根基。
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
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
即此是长生药。
不老丹也。
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為之真。
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
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為太极拳。
千变万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涛涛不断,起无定式,收无定法。
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赋人类自神所化之真太极拳。
发挥人人自我之天赋,青出于蓝,胜于蓝。
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无新生命。
应续真宗,创新迎未来。
论打坐 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
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
用此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
以此為念,则邪正可知。
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
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
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
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
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寧静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
令事得济,所疑复悟。
此亦生慧正根。
悟已则止,必莫有思。
思则以智害性,為子伤本。
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
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
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
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
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
心不受外,名曰虚心。
心不遂外,名曰安心。
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论虚心 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
内心既无住著,外行亦无所為。
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
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
实则顺中為常,权则与时消息。
苟免诸累,是其智也。
若非时非事,役思强為者,自為不著,终非真学。
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
小事关心,心必动乱。
既有动乱,难入定门。
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
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
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
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
纵得暂安,还复散乱。
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
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
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
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
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野鸟,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
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论不染 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
无事而不為,无时而不寂。
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
劳于控制,乃有动静。
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
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 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為大矣,实為妙矣。
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
才闻鹤鸣之冲天,詎识先资于谷食。
蔽日之干,起于毫末。
神凝至圣,积习而成。
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以上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