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凉山宝藏(5)丨双孔半月形石刀见证安宁河谷的富饶(新石器半月形双孔石刀)

发布:2024-06-22 浏览:31

核心提示:安宁河谷平原是一片复杂而神奇的区域。文/胡婷婷 图/凉山州博物馆提供《馆藏文物精粹》里有过关于它的小诗——你就象一钩弯弯的明月,却收割过安宁河畔三千年前的稻谷。今天,我抚摩你细腻的肌肤,分明还感觉到祖先掌心的温度。西昌琅环乡出土的双孔半月形石刀(新石器时代)考古讲述——石刀的发现时间回到2006年,西昌琅环乡的棲木沟遗址。该遗址位于安宁河西岸的山间坡地。在面积约100平米的工作区里,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段藏于“地书”里的故事。早在4000多年前,棲木沟一带便有人群在此繁衍,他们与大兴乡横栏山人同属一支,使

安宁河谷平原是一片复杂而神奇的区域。
文/胡婷婷 图/凉山州博物馆提供《馆藏文物精粹》里有过关于它的小诗——你就象一钩弯弯的明月,却收割过安宁河畔三千年前的稻谷。
今天,我抚摩你细腻的肌肤,分明还感觉到祖先掌心的温度。
西昌琅环乡出土的双孔半月形石刀(新石器时代)考古讲述——石刀的发现时间回到2006年,西昌琅环乡的棲木沟遗址。
该遗址位于安宁河西岸的山间坡地。
在面积约100平米的工作区里,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段藏于“地书”里的故事。
早在4000多年前,棲木沟一带便有人群在此繁衍,他们与大兴乡横栏山人同属一支,使用着同样的陶器过活。
他们住在有基槽有立柱的长方形大房屋里,房子旁边有几个不大不小的圆坑,坑里是他们丢弃的坛罐残片、烧土块、砾石和草木灰烬。
到了战国时期,这里形成了一支拥有自身特色的安宁河土著人群。
他们使用着精心制作的黑皮土陶罐、高脚杯、带流壶和觚,器物装饰着或戳或划着图案,多重线条、圆圈、网格的简约风格在此地大为流行。
他们为亡者营造长方形的墓坑,随之一同放入的,除了未亡人的哀思还有特地准备的陶石器。
后来,由西北地区迁徙了一波喜欢使用双耳罐的族群,与土著人交融,或许还掺杂着相杀的画面。
渐渐的大家都接受并习惯使用双耳罐,在安宁河边网鱼,使用石制工具如斧、砍砸器、杵、砺石。
营建大石墓来安放族人的身体和灵魂。
而到了西汉中晚期,这里出现了空置的长方形墓坑,还有小罐套瓮罐做棺埋骨的习俗。
明清直至今时今日,在这里生生不息。
从发掘情况来看,遗址里的墓穴就已经遭到扰动,墓主人的尸骨已无踪迹,简约装饰的带流壶、高脚杯、瓮以及底部有树叶脉纹的陶罐与石刀一起埋入。
而今天要隆重介绍的凉山宝藏便是安宁河土著人群的墓穴中出土的穿孔石刀。
这件石刀长约25厘米,两端尖尖,形状像梭子,刀身中部有明显突起的棱,刀背上有两个对穿圆孔。
磨制光滑,弧刃依然锋利,与它相邻的墓葬中也有出土,却远不及它制作精美。
石刀,文献又称石铚,诗经中有“奄观铚艾”,《说文解字》也有相关的记载,认为它是“获禾短镰”,是用来收割禾穗的一种农具。
而这并不足以概括它的全部内涵。
上世纪80年代,童恩正先生提出,在我国境内有一条从东北到西南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人们发生着频繁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条传播带上,双耳罐、细石器、大石遗迹、双孔半月形石刀、双圆饼首青铜短剑等陶石铜类器物上均有着惊人的相似!如今随着大量新资料的公布,学者在童先生的研究基础上,依据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材料,发现除了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这种相似性在西北、东南乃至国境之外的欧洲、亚洲等地也有延伸,证实了一条X形文化传播带的存在。
这一文化传播带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重要纽带,而凉山地区便位于这条文化传播带的交汇地带,在此地证据链上的器物均有发现,穿孔石刀就是其中重要的例证。
在这里几乎每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出土,安宁河的大石墓也时有发现。
这些穿孔石刀大多以弧背直刃的半月形为主,还有平背、尖背,半月形、梭形、三角犁形、窄长条状等。
穿孔也有单孔、双孔、多孔之分。
形制多样,种类丰富,几乎涵盖了各地石刀的类型,充分反映了凉山作为文化交汇地的突出特点。
而在近百余件石刀中,唯以此件保存最完整、中部起棱最具特色。
它是石刀体系,尤其是凉山石刀系的佼佼者。
盐源皈家堡出土的半月形石刀民族学的调查——石刀的加工应用地质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石刀的岩性,调查分析石料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探访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在2400米深地“追光”(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基地)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