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952字,阅读仅需2分钟~北宋龙泉窑有鲜明的特色。
早期龙泉窑集中在龙泉市金村与庆元县上村交界处溪流两旁山坡。
器型规整,釉面光洁,玻璃质感强。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青瓷特点是在广泛吸收周边地区和北方青瓷名窑制瓷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
北宋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多孔盖瓶龙泉窑青釉莲瓣纹多孔盖瓶,北宋,高33.3、口径6.7、底径19厘米。
瓶成塔式,圈足,盖呈覆莲式,上刻莲瓣纹。
瓶身由阴刻弦纹分成四层,上刻凸起的莲瓣纹,莲瓣内刻划细密的花蕊及花脉纹,每层凸雕五个短流孔为装饰,短流孔顶部雕成兽头,流口巧做成兽嘴。
通体施青釉,造型俊秀,制作精美。
北宋龙泉窑多孔瓶体一般为多级塔式,寓意五谷丰登,多用于陪葬,瓶高多在25~35厘米之间,有盖,五孔瓶较多见。
该器为北宋龙泉窑精细之作。
北宋 龙泉窑翠青釉莲瓣纹五管盖瓶龙泉窑翠青釉莲瓣纹五管盖瓶,北宋,高32、口径9、足径10厘米。
瓶呈塔式,直口,多层塔式腹,圈足。
肩部出五管,瓶体刻划莲瓣纹和斜方格纹。
盖面刻划莲瓣纹,塔式钮。
通体施青釉,釉层均匀,色泽莹润。
五管瓶为北宋龙泉窑流行的瓶式之一,肩部多设五管,也有四管和六管的,管与器身不通连。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划莲荷纹塔式盖瓶龙泉窑青釉划莲荷纹塔式盖瓶,北宋,高33、口径9、底径8.5厘米。
盘口,长颈,长鼓腹,圈足。
带盖,瑞兽钮。
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
腹部刻划莲花和莲实纹,间隔水波纹。
这种塔式盖瓶在北宋时期非常流行,盖钮形式多样,有塔式、瑞兽、飞鸟、人首、佛像、镂空花形、宝珠状等。
塔,代表根基坚固,寓意子孙家业万世稳固。
北宋龙泉窑塔式瓶、佛瓶等为民间盛行的陪葬之器。
北宋 龙泉窑青釉划花纹盘口瓶龙泉窑青釉划水波纹盘口瓶,北宋,高32.2、口径13.3、足径11.5厘米。
盘口,长颈,丰肩,长鼓腹,圈足外撇。
盘口,长颈,鼓腹,圈足。
通体施青釉,釉色光润,青灰色胎,胎体厚重。
颈部刻弦纹,腹部竖刻六组等距双阴线纹,中间刻划水波纹。
该器造型高大,挺拔饱满,花纹清晰,细条流畅。
青釉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釉色似越窑青釉,温润似玉,为北宋龙泉青瓷代表。
北宋龙泉窑常见器型还有梅瓶、执壶、凤首壶、罐、炉、碗、斗笠碗、盅、碟、粉盒等。
清人梁同书《古窑器考》载:“古龙泉窑,土细质厚,色甚葱绿,妙者与官、哥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
”宋人庄绰《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
钱氏所贡,盖取于此。
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益加工巧。
”《收藏家》杂志作者:张润平 2019年1月刊《如冰似玉的龙泉窑青瓷——国家博物馆藏宋龙泉窑青瓷赏》(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