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手机备忘录,一个个旅行打卡地,记录着我这些年的足迹。
从繁华都市到静谧山林,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荒漠,祖国的大好河山,总能带给我不同的惊喜。
其中,“中国十大园林”这个目标,也已经快被划掉了。
从北方的皇家气派,到江南的婉约精致,每一座园林都像一首诗,一首用山水、花木和建筑写成的诗,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品味。
要说最难忘的,还得是苏州的拙政园。
记得那天苏州下着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我撑一把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鞋子踩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响,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昆曲婉转、才子佳人辈出的年代。
拙政园的布局真是巧妙,移步换景,每个角度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
我最喜欢东边的“与谁同坐轩”,名字取自苏轼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坐在轩里,看着雨滴落在荷叶上,荡起一圈圈涟漪,听着雨水敲打着芭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真是让人心醉。
走出拙政园,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拐进平江路,找了家临河的小店,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苏式汤面,再配上几碟精致的苏式小菜,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吧。
吃饱喝足,沿着平江路慢慢悠悠地散步,河道两旁是白墙黛瓦的古民居,河面上不时有摇橹船缓缓驶过,船娘哼着吴侬软语的小调,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静止了一般。
当然,北京的颐和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颐和园太大了,得逛上一整天才能稍微领略它的壮观。
长廊上那些色彩鲜艳的彩绘,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昆明湖上泛舟的悠闲,让人忍不住想要放下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这片刻的宁静,还有十七孔桥上看日落的震撼,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逛完颐和园,可别急着走,颐和园门口的小吃街也别错过,一定要尝尝老北京炸酱面,那味道,绝了!面条劲道爽滑,酱香浓郁,配上各种菜码,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拙政园和颐和园,我还去过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规模宏大,景色宜人。
山庄里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有北方园林的雄浑,湖泊、岛屿、山丘、平原,各种地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记得去避暑山庄的那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我租了一辆自行车,沿着湖边慢慢骑行,微风拂面,湖水荡漾,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真是一种享受。
骑累了,就找个树荫下休息,吃点自带的零食,喝点水,然后继续上路。
在避暑山庄,我还参观了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这两座寺庙都是仿照西藏的寺庙建造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体现了清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苏州留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留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
园内假山、池塘、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布局紧凑 错落有致,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 喜欢留园的冠云峰,这是一块太湖石,高约6.5米,形状奇特,峰顶云雾缭绕,仿佛一位身披云霞的仙人,傲然屹立。
据说,这块太湖石是从苏州太湖中运来的,花了3年时间才运到留园,可见其珍贵。
无锡寄畅园的山水意境也让我叹为观止。
寄畅园的名字取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寄畅山水之趣”,园内以山池为主,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将山、水、石、树、建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意境。
漫步在寄畅园中,听着鸟语花香,闻着淡淡的花香,看着锦鲤在池塘中游来游去,真是一种享受。
园内还有一座“七星桥”,桥上有七个孔,每个孔的形状都不同,据说,走过这七星桥,就能消灾解难,心想事成,所以很多游客都会来这里走一走,祈求好运。
说实话,要我在这么多精美的园林中选出一个“第一名”,还真有点为难。
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喜好也不同,就像有人喜欢喝茶,有人喜欢喝咖啡一样,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我呀,可能还是偏爱江南园林的精致细腻一些。
记得有一次去扬州个园,园子虽小,但“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却独具匠心,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石头堆砌而成,分别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 、秋天的层林尽染和冬天的银装素裹,真是让人叹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逛累了,就在园子里的茶室坐坐,品尝一下地道的扬州炒饭和烫干丝,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扬州炒饭粒粒分明,香气扑鼻,烫干丝则是用豆腐皮切成细丝,配上各种调料凉拌而成,清爽可口,非常适合夏天食用。
其实,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景点,而在于用心去感受每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
这些园林,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古代人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置身其中,仿佛与历史对话,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是第一名,不如多出去走走,亲身去体验每一座园林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也会找到属于你心中的“第一名”。